博爱之谓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博爱之谓仁。

出处:

唐·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解析:

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做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叫做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支持叫做德。仁和义有确定的内容,道和德是没有确定内容的,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

这里韩愈给“仁、义、道、德”下了定义,“仁义”二者有其特定的内容,是儒家所特有的;“道德”二者的意义比较宽泛,哪一个学派都可以用。对“仁”,韩愈以“博爱”释之(与孔子“仁者爱人”相通),意即对人充满关怀和热爱,始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进而推及于任何人,“泛爱众”;这种“博爱”的心情必须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如得体适宜,即是“义”(与孔子“克己复礼”相通)。所以“仁、义”二者,一表现为内心修养,一表现为现实行动。按照仁义的标准去做即是“道”;不必要外界的帮助和安慰,切实具备仁义,达到自得其乐的地步,即是“德”。韩愈在这里是用“仁义”来限制“道德”,用“仁义”来充实“道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