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道听途说,德①之弃也。
【注释】①德:指有道德的人。
【释义】道听途说,是有道德的人所坚决摒弃的。
【点评】以道听途说为据,是治学者的大忌。
参考文献
《论语·阳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
-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译文与赏析
-
惟敩学半。|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世之读书其怠忽间断者,固不足论.其终日勤劳贪多务广,终身无得者,盖以读之不知法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与赏析
-
《爱人利物谓之仁。》译文与赏析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去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日知其所不足,月无忘其所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与为利,清浊虽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天地之宝,莫重于日月,莫大于水土.使日月不照临九州,而惟于云霄外虚耗其光;使水土不发生万物,而惟以旷闲其春秋,则何以成乾坤?人身之宝,莫重于聪慧,莫大于气质.而乃不以其聪慧明物察伦,惟于玩文索解中虚耗之;不以其气质学行习艺,惟于读、讲、作、写旷闲之.天下之学人,踰三十而不昏惑衰惫者鲜矣,则何以成人纪!》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
《今学者之病,所患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只是苟免显然尤悔而已.似此,恐皆不足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齐讴赵舞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则乐矣,忧亦随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有坎壈(lan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堕烟雾。|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异师殊说,相攻如仇雠。|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又有专于博上求之,而不反其约;今日考一制度,明日又考一制度,空于用处作工夫,其病又甚于约而不博者.要之,均是无益.》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凡学术之邪正,视其为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国风》婉娈柔媚而卒守以正,好色而不至于淫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博爱之谓仁
-
《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数句以成言。|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
《学固不欲速,欲速固学者大患,然改过迁善,亦不可迟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尚书》、《春秋》,皆圣人之典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扑作教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笃信而不好学,是好古而不敏求,虽信之笃,终无实得于身,从何得受作用处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执书册,则言之;临事物,则弃之.如是者,终归于流俗而已矣.切不可不戒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能因袭而不能创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译文与赏析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易》者,变易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