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未有不能正身①而能正人②者。
【注释】①正身:端正自身。②正人:端正别人。
【释义】没有不能端正自身而能够纠正别人的。
【点评】自身不正而想要别人正只能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苏辙《盛南仲知衡州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试以诘难他人者以自诘难,庶几自见得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只常常看得自己有不是处,学问便有进无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厚重静定宽缓,进德之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贤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一身作事一身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古之学者,本非为人,迁善改过,莫不由己.善在所当迁,吾自迁之,非为人而迁也.过在所当改,吾自改之,非为人而改也.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小人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智)则攫盗而侥,愚则毒贼而乱;喜则轻易而快,忧则挫而慑;达则骄而偏(褊),穷则弃而累(傫);其肢体之序,与禽兽同节,言语之暴,与蛮夷不殊,出则为宗族之患,入则为乡里之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须教我自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rui锐)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曰无内疏而外亲,二曰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患至而后呼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清越而瑕不自掩,洁白而物莫能污。|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竹萌能破坚土,不旬日而等身;荷蕖生水中,一昼夜可长数寸;皆以中虚也.故虚空之力,能持天载地……人之学虚空者如之何?曰:去其中之窒塞而已矣.中无可欲则自虚,无可恃则自虚,虚则自灵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君子不待褒而劝,不待贬而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an换).》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试之以事;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飏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察士不比周而进,不为苟而求,言无阴阳,行无内外,顺则进,否则退,不与上行邪,是以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能刚者勇乎,柔以为刚者智乎,刚柔以宜者义乎.义勇为上,动莫于膺,智勇次之,事靡不成;徒勇斯下,自与祸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功十而过一。|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君子和而庄,矫而论之,宁庄而板,勿和而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过之,多至失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远邪佞,是富家教子第一义;远耻辱,是贫家教子第一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义理之勇不可无,血气之勇不可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浅近轻浮莫与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恬澹虚无,真气从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不迁怒者,求诸己;不贰过者,见不善之端而止之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赌近盗,淫近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知(智)者不倍(背)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然世俗浇漓,故家名族,祁非不有但知以货殖为尚,而能尊详其所自出者,曾几何人?》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
在上不骄,在下不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学者以治生为本,安能久拘笔墨》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