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集
名句
主题
诗人
诗塾
品诗文网
至理名言
教育古训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句子出处:《诗经·周南·关睢序》,严于责己类名言句子
提出批评的人没有过错, 接受批评的人很值得引为鉴戒。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长按关注
推荐阅读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居处必恭.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必直身正体,毋箕踞倾倚,交胫摇足.寝必后长者.既寝勿言,当昼勿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明莫大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rui锐)莫大乎自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流丸止于瓯(ou欧)臾,流言止于知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以郁朴之实,不晓礼义,立之朝庭,植笮(zuo昨)树表之类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i地)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存心养性,只在慎独工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饰非拒谏,自以为是,之谓大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工夫,须要极细密;越细密,越广大.穷理须是精义入神,方好.》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o阔)犹犬羊之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今之进学者,如登山:方于平易,皆能阔步而进,一遇峻险,则止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成功而弗矜,贵富而不骄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非读书讨论而徒自为精察,未有不偏蔽者,故曰: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土之积也则为丘,水之积也则为河,行之积也则为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今之选举,不采识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弃彼朽劳,唯才是举,则官方斯穆.又勳旧之臣,虽年勤可录,而才非抚人者,则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所谓王者可私人以财,不私人以官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亦是一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忽己之慢,成人之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皆入孝出悌(ti涕),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能辨真假,是一种大学问.万古惟有真之一字,磨灭不了,盖藏不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而不力问,何从得日进乎?行而不数移其足,道何从得达乎?学而不得明师,知何从得发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以不欺暗室为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求理,当唯理之是从,岂可苟私门户!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同心,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不容私而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或问:“人有日记万言,或妙绝技艺者,是可学乎?”子曰:“不可.才可勉而少进,钝者不可使利也.惟积学明理,既久而气质变焉,则暗者必明,弱者必立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欢乐极兮哀情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教子者,所以开其知识也.养之者,所以达其性也.年十四五时,知识初开,精神未全,筋骨柔脆,譬如草木,正当二三月间,养之全在此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为雏;茧得缲(sao缫)以涫(guan惯)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能,弗措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若子弟僮仆与人相忤(wu五),皆当反躬自责,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彼悻悻然怒发冲冠,讳短以求胜,是速祸也.若果横逆难堪,当思古人所遭,更有甚于此者.惟能持雅量而优容之,自足以潜消其狂暴之气.》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肯学之人如禾稻,不学之人如蒿草.懒学之人不足称,勤学之人国之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世无公国之君,则无直进之士;无论能之主,则无成功之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蒙养无他法,但日教之孝悌,教之谨信,教之泛爱众亲仁.看略有余暇时,又教之文学,不疾不徐,不使一时放过,一念走作,保完真纯,俾无损坏,则圣功在是矣.是之谓蒙以养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勿欺也,而犯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待童仆不得不严,然饮食寒暑,不可不时加省视.己食即思其饥,己衣即思其寒,如绵衣蚊帐之类,皆当豫(预)为料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谒问析辞勿应,怪言虚说勿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将穷理而不顺理,将精义而不徙义,欲资深且习察,吾不知其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所以防固辞,礼者所以文鄙行也.故学以辅德,礼以文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