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覆,后车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前车覆①,后车诫②。
【注释】①覆:翻车。②诫:警戒。
【释义】前面的翻车,可以引起后面驾车者的警戒。
【点评】比喻做事要重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大戴礼记·保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
-
《学者须是正襟端坐,读圣贤书,收敛此心,不为外物所摇夺,自然日有进益.》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译文与赏析
-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终须防。|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制其末而不穷其源,见其粗而未识其精。|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鉴往可以昭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译文与赏析
-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函牛之鼎以亨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建大事者,不忌小怨。|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译文与赏析
-
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译文与赏析
-
《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逐句,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行第一步,心在第一步上,行第二步,心在第二步上,三步四步,无不如此,所谓敬也.如行第一步而心在二步三步之外,行第二步而心在四步五步之外,即非敬矣.至若写字处事,无不皆然.写第一字,心在第一字上,为一事,心在一事上,件件专一,便是敬.》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译文与赏析
-
伤心者不可以致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宜行则行,宜止则止。|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必得之事,不足懒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意接连,血脉通贯,自然渐渍浃洽,心与理会,而善之为劝者深,恶之为戒者切矣.此循序致精所以为读书之法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不使他事胜好学之心,则有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译文与赏析
-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译文与赏析
-
《圣贤千言万言,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译文与赏析
-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译文与赏析
-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事遇机关须退步,人逢得意早回头。|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做功课,若不专一,东看西看,则此心先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须是看《论语》,专只看《论语》;看《孟子》,专只看《孟子》;读这一章,更不看后章;读这一句,更不得看后句;这一字理会未得,更不得看下字,如此,则专一而功可成.若所看不一,泛滥无统,虽卒岁穷年,无有透澈之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chuo绰),一暴(pu瀑)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欲投鼠而忌器。|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明镜所以鉴形者也,有妍蚩则见之于外;往事所以鉴心者也,有善恶则省之于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事不素讲,难以应猝。|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译文与赏析
-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持敬是穷理之本,穷得理明,又是养心之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为学第一工夫,立心为本,心存则读书穷理,躬行践履,皆自此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遇繁而若一,履险而若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盖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