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让步做沛公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刘邦让步做沛公

刘邦率众起义,占领沛县县城后,城中父老推举他为县令。

刘邦实际上很想得到这个位子,却假意推辞说:“当今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反对秦朝统治,如果选择将领不当,起义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全城百姓都有被杀头的危险!我这样说并不是爱惜自己的性命,只是在下才疏学浅,恐怕难以胜任,到时真的害了沛县的父老乡亲,我可没有办法交代啊。所以,你们对这件事要慎重一些,还是另请高明吧!”

在场的萧何、曹参都是文官,他们顾虑重重,担心大事不成会被秦朝诛杀全家;同时,两人又深知刘邦能成大事,于是极力推举刘邦。

沛县百姓也对刘邦说:“我们都听过你的事迹,知道你是个大人物。况且,我们已经占卜过了,没有人比你更吉利。如果你不当县令,那么换成任意一个人恐怕沛县百姓就要遭殃啦!”

刘邦又多次推让,但所有人坚决选他做沛公,这时,他这才接受了。

其实,刘邦完全可毛遂自荐坐上沛公的位子,但他恰恰选择了与此截然相反的“以退为进”的做法,却同样达到了目的。实际上,刘邦选择后者是非常高明的一个举动。

刘邦之所以选择“退”,是想试探一下其他人的心理,看他们是否真的信服自己。他知道,起兵造反是灭门之罪,如果追随者不能同心,造反必定难以成功,那样的话,沛公之位就应暂时放弃;如果追随者都心服口服,这便有利于管理和指挥,这样沛公之位才能去坐。

另外,刘邦选择“退”也是为了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纷争。他知道,以勾心斗角的方式夺来的位子是坐不稳的。正因为假意拒绝推让,刘邦才清楚地看到了众人的真正心意,原来他们是真心拥护自己,于是答应了众人的请求,如愿做了沛公。

智慧总结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恭、礼让,谁都不能处处占上风,事事都顺心如意,所以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或重要性而事事都要露一手。会处世的人应该知道在难行的地方退一步,在路窄的地方给别人留一点余地。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才是一种安身立命的善策。只有做到这点,人生道路才会少一些崎岖坎坷,多一些顺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