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原文、赏析、鉴赏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槐寿,字启明,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1901年到南京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赴日本留学,始进法政大学预科,后入立教大学文科。这期间,他与鲁迅一起筹办《新生》杂志,翻译出版介绍东北欧国家文学作品的《域外小说集》。1911年回国,先在杭州浙江省教育司任视学,后任家乡中学教员。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他是“五四”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时期有影响的作家。他也写新诗,其《小河》、《两个扫雪的人》被胡适称为新诗开创后最好的作品,曾选进小学教科书,广泛流传。但他主要以写作小品散文而负盛名。其创作大致可分两个时期。前期,即“五四”时期,他撰文提出“平民文学”、“人的文学”的主张,在理论上提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在创作上针砭时事,有积极的反封建的内容,对当时新文学运动影响很大。“五四”运动退潮以后,他后期的思想逐渐流露出隐逸和颓唐的气味;特别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躲进书斋,变成逃避现实的隐士,写文章谈鬼神,论古董,议花草,说闲情,独倡性灵,他五十周岁时写了一首旧体诗《五十自寿》:“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他将自己的书斋称为“苦雨斋”,表现他的创作与生活作风。可是他并未能逃避现实,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他终于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伪华北行政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由隐士变成汉奸。1945年日本投降,他以汉奸罪入狱。新中国建立后住在北京,从事文史资料和翻译工作,于1967年病逝。
他的小品散文集有十六本之多,这些散文具有平淡清新、舒缓自如的特点,没有旁征博引,没有典丽的辞句,只是以简朴而幽默的文字,平实而深刻的思想取胜,形成一种恬淡幽雅的情调,被称为现代小品散文的大家。代表著作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苦茶随笔》、《药味集》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