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话《贺 宜·镜子的故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童话《贺 宜·镜子的故事》鉴赏

贺宜



有一年,一个聪明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面镜子。

聪明人侧侧脑袋,镜子里的聪明人也侧侧脑袋;聪明人抓抓耳朵,镜子里的聪明人也抓抓耳朵。这镜子真是多么巧妙的东西呀!

聪明人心里想:“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照镜子,让全世界的人都明白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后来聪明人就把做镜子的法子传到全世界。世界上有些人就有了镜子,并且从镜子里看到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的。

这时候,有一个国王也得到了一面镜子。在这以前,这国王从来没有过镜子,也不知道镜子是做什么用的。国王的这面镜子,是一个官吏献给他的,这官吏相信,把第一面镜子献给国王,是一定会得到好处的。

国王从那非常精致的镶着宝石的盒子里取出了镜子,问那个官吏说:“喂,这是什么东西呀?”

官吏回答说:“国王呀!这是一种非常珍奇的东西,叫作镜子,您把它照什么东西,它就可以映出什么东西!”

国王搔搔下巴说:“嗳!那倒很巧妙呀,让我试试看。”

国王把镜子端在手里,他就在镜子里看到了一个难看的面孔——整个脸庞像一个冬瓜,金鱼眼睛,鼻子又扁又大,歪在一边,嘴巴几乎吊在耳朵边。

国王拉了拉嘴巴,露出两排牙齿,那些牙多脏多黄呀,而且又老远地突出在鼻子下面,使得国王的嘴唇永远也不能紧紧地合拢在一起。

国王看着自己的影子,越看越生气,就骂道:“狗东西!你给我的是什么怪物,把我照成妖怪了!”

不管这镜子好不好,既然国王说它是怪物,那就一定是怪物了!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以为国王的话总是正确的。

因此,所有的大臣们也都附和说,这镜子不是好东西,要不然,怎么把国王照得那么难看?

有一个国王宠幸的大臣,叫做金铃儿,特别气愤地说:“这一定是这家伙捣的鬼!他故意要让陛下出丑!该砍掉他的脑袋才对!”

国王把镜子摔在石阶上,镜子就碎做许许多多的小镜子,有三角的,有七角的,有六角、五角的……国王瞪着眼,歪着嘴巴,怒气冲冲地说:“把他抓下去,砍掉他的脑袋!”

侍卫们就捉住了那个倒霉的官吏,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给国王献殷勤,会得到这个结果,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就哭着说:

“陛下,饶了我吧!饶了我吧!”

侍卫们把他抓到宫门外,金铃儿走到他一旁,咬耳朵说:“你送我一万块钱,我就叫国王不砍你的脑袋。”

官吏为了活命,只好答应了。

金铃儿就去对国王说:“陛下,饶了这狗东西吧!今天是陛下的六十大寿,杀了他,那是不吉利的。”

国王想了一想说:“好吧,就饶了他这条狗命!但是命令他一定要再送一面好的镜子来。那镜子要把我的庄严美丽完全照出来,如果仍旧跟今天的一样,那就一定要砍掉他的脑袋,决不再饶!”

于是,那官吏被释放了,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后来,他就拿一万块钱送给了大臣金铃儿,又专门找了一个巧匠,花了10个月的工夫,造了一面特别巧妙的镜子。那镜子的背后,刻了几个字:

这面镜子是专门给

世界上最高贵最英明的国王照的。

那官吏带着这面巧妙的镜子到国王那儿,对国王说:“王啊,我带来了一面世界上最好的镜子,请您照照看。”

国王拿起镜子来一照,嘿!真是妙极了!

原来在镜子里出现了一个国王。头上戴着黄金冠,额角上闪着一块光亮的绿宝石。鼻子端正,嘴巴不歪,两眼有神,满脸红光。真是庄严极了。

国王翻过镜子,一看背上刻的字,更加高兴了。国王歪着嘴巴,搔搔下巴说:“哈!这才是真正的镜子!”

金铃儿说:“他是很忠心的,陛下。”

国王就对宰相说:“拿一万块钱赏给他,再把他升做大臣!”

于是这官吏很快得到了任命状。他的官运亨通,财运也很好,不久他就有了一座大府第,还有了许许多多的仆人。生活过得非常舒服。

至于国王呢,自从有了奇妙的镜子,就觉得十分高兴。

不过,有一天他忽然不高兴了,因为那天他刚巧理发,理发的时候,理发匠拿出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又把国王照成歪嘴巴、扁鼻子的怪物了。

国王剃了一半头发,看见这面镜子,就跳起来说:“狗东西!你拿的是什么?”

理发匠抖索地说:“陛,陛下啊!这,这是镜……镜子。”

国王歪着嘴巴,嗡着鼻音说:“谁准许你用这种镜子的?哼!”

理发匠又是吃惊,又是莫名其妙,说道:

“陛下,人们都,都是用的这种镜子啊。”

国王大怒说:“混蛋!你一定是个坏分子!你故意想把我照成妖怪样子吗?哼,侍卫们!把他拉下去杀了!”

侍卫们把理发匠杀死了。国王还在全国各处张贴了严厉的告示。告示是这样写的:

全国老百姓:

从今天起,无论任何人不准再用镜子。如果要用镜子,一定要用宫廷监制的镜子。如果查出谁私用先前那种镜子,那就判处死刑!

国王白



全国的老百姓看了告示,就都不敢照聪明人发明的镜子了。有些人想出一个办法: 天天到小湖边去散步,有些人一天洗十来次脸。你知道,湖面和面盆里的水,有时是可以当镜子用的。

但是,这事情不久就被国王知道了,事情就变坏了!国王另外公布了四条法律。那四条法律是这样的:

一、 不准照聪明人发明的镜子,照者杀头;

二、 不准洗脸,洗脸者杀头;

三、 不准到湖边去散步,到湖边散步者杀头;

四、 不准喝清水,只准喝浑水,喝清水者杀头。

这样一来,没有一个人敢用镜子了。没有一个人敢洗脸了。没有一个人敢到湖边去散步了。也没有一个人敢沾一点儿清水了。

但是最难过的是没有清水喝。不照镜子,最多精神不好过,不洗脸最多变成一个大灰蛋。成天喝泥糟糟的水,可难受得要命哩!

所以,所有的人都很生气。他们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反对国王的混账法律!我们要照镜子!我们要洗脸!我们要到湖边去散步!我们要用清水!我们要一切的自由!”

他们跑到国王那儿,对国王说:“国王!请你取消这法律: 我们要照镜子自由!洗脸自由!散步自由!用水自由!”

国王竖起眉毛,歪着嘴巴,大怒说:

“什么!你们竟敢要求取消我的法律!谁教你们到这儿来的?哼,你们竟敢要求照那种不合法的镜子!你们洗脸,散步,都不过是想照镜子!本国王决不准许你们有照镜子的自由!”

几千几万的老百姓拥在王宫面前,他们愤怒地伸出拳头,像海啸似的吼叫着:

“我们一定要有照镜子的自由!”

国王生气地说:“哼,你们想造反吗!侍卫们,把他们统统给我赶走!”

侍卫们扬着鞭子,挥着长剑,冲进人群中去。可是,愤怒的人把他们的鞭子夺下了,把他们的长剑打断了,把那些侍卫们打得乱窜乱逃,人们像怒潮一样涌上来,吼叫着:

“喂,同胞们,我们要自由,要把这个可恶的丑东西打死!”

国王一看形势不好,脸色吓得像根黄瓜。他想溜进宫里去,可是,人们已经把他围起来,把他的扁鼻子也打烂了,耳朵也撕下了,嘴巴也拉破了。国王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活像一个涂满烂泥的啤酒桶。

老百姓们高举双手,高高兴兴地喊着:“我们自由了!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过日子了!我们可以随自己高兴照镜子了!”

哈哈!大家都快乐得要命!我不说你也知道: 这以后大家都有了真正可以照得很清楚,很正确的镜子。这种镜子就是我们现在天天用着的。

《镜子的故事》写于1937年。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孩子们恐怕很难想象,在当时黑暗动荡的岁月,那些为了获得自由与希望的人民经历的那一场场严酷的斗争。作者以笔为剑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唤起人们抗争的勇气与信心,让此刻的我们仍能依稀触摸到那律动的脉搏。

有个聪明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面镜子。聪明人想:“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明白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有位官吏得到了一面镜子,就把它献给国王。第一次看到镜中自己丑陋的样子,国王大发雷霆。献镜子的官吏为了保命,又造了一面让国王看上去仪态万方的镜子。国王乐坏了,自欺欺人地陶醉在美丽庄严的幻象中。

直到有一天,理发匠拿出了一面真正的镜子,又让国王照出原形。国王一气之下,杀了可怜的理发匠,并且命令全国老百姓都不得照镜子,甚至不准到湖边散步、洗脸、喝清水……忍无可忍的老百姓们,最终揭竿而起打倒了国王,重获了照镜子的自由。

镜子的功能就是让人明白,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国王偏偏就不肯接受自己真实的形象,而在幻觉中麻痹自己,最终自取灭亡。愚蠢而残暴的君主实施专政,阿谀奉承的臣子附和着君主的愚民政策,淳朴率直的平民从顺从到不堪忍受,最后到如睡狮觉醒般推翻暴政。一幅活生生的社会众生相,就浓缩在这短短数千字的童话中。

生活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样一个动荡、战争的环境中,作者作为中国第二代童话作家的代表人物,一方面继承了叶圣陶、张天翼等第一代作家所开辟的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道路,另一方面又直接切入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革命救亡等时代问题。在那个大敌当前、民族兴亡悬于一线的时代,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都自觉负起社会批判的历史使命。童话作家也不例外。正如作者所说,童话把生活中某种现象和实质,加以夸大和缩小地处理,给人强烈的和新颖鲜明的形象。

尽管这篇童话有着严肃的主题和很强的教育目的,但作家丝毫没有忽视作品的趣味性,他善于编织离奇荒诞的情节,运用幽默夸张的语言,营造出浓郁的喜剧气氛,让孩子们在无比欢愉的心境中阅读。

且看童话中国王的画像:“整个脸庞像一个冬瓜,金鱼眼睛,鼻子又扁又大,歪在一边,嘴巴几乎吊在耳朵边。”

“国王拉了拉嘴巴,露出两排牙齿,那些牙多脏多黄呀,而且又老远地突出在鼻子下面,使得国王的嘴唇永远也不能紧紧地合拢在一起。”

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漫画家,抓住了国王富有性格特征的体形和动作,几笔勾勒,就呈现出一个让人厌恶又忍俊不禁的小丑形象。

这篇童话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战斗性,而离开它的时代背景来看时,它还蕴藏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认识你自己。

镜子代表着对自我的认知。认识自己可能是最难的一件事了,人对自我的认知曲线,随着生命的成长而不断波动不断改变。但无论怎样变,有一个原则是要始终坚持的——那就是,要直面真实的自我。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突然迷失方向的时刻,经历找不到坐标的恐慌与疑惧。但是,只要有勇气诚实地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就不怕不能继续走下去。而千万不可像那个荒唐的国王那样,拒绝接受丑陋的本来面目,想尽办法维持一种虚假的表面风光,最终落得个悲剧下场。

(蒋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