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宜君
抒情诗。作者铁衣甫江·艾里耶夫(维吾尔族)。发表于《新疆文学》1962年第10期。后收入作者诗集《歌颂我的祖国》(新疆人民出版社1963年初版);又收入《铁衣甫江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这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诗篇。诗写于1962年5月。当时正值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剧烈的动荡,妄图分裂我国的外国某些反动分子在我国新疆疯狂地进行颠覆活动,并对新疆各族人民大肆蛊惑煽动。作者以火热的激情所写的这首诗,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这首诗思想表现上的特点是直抒胸臆,饱含着高涨的政治热情和深沉的爱国思想,激昂澎湃,动人心魄。诗人把个人的成长、命运、喜怒哀乐,都与祖国紧紧地联系起来。祖国,是生育诗人的母亲,祖国的璀璨历史,使诗人“吸取到千帙万卷的深刻学问”,祖国的每一粒砂土,都是诗人无比珍贵的“圣土”,祖国的每一滴水都是使诗人沉醉的甘露、醍醐……因此,诗人爱祖国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滴水珠,祖国是至高无上的,他把能在祖国的怀抱里生活、成长视为巨大的幸福和无限的欢乐:“到异国即使王袍加身,我也觉得通体不适,局促拘谨/在祖国纵然衣衫褴褛,我也感到熨贴自在,欢畅舒心”,“这是何等巨大的幸福,当母亲亲呢地称我为‘心爱的儿子’/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得上这深沉的母爱更为温存”,“你别说我死了,纵使有一天我已双目紧闭咽了气/躺在祖国土地的坟里,我仍能感到母亲怀抱的温馨”。这种对于祖国的爱,激发诗人去为祖国的幸福今天而斗争,为祖国美好未来而奋进:“母亲啊,快把重担驮在我的背上吧,我是专供您役使的骏马/我甘愿为您负载驰驱,即使是驮上一座层峦叠嶂的山岭。”这首诗作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强烈的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创造一种可感的形象和鲜明对比的效果。采用维吾尔人惯用的古典诗体“格则勒”,来抒发浓烈的感情。句式较长,诗行整齐,音调高亢,呈现出激越、雄浑、奔放的诗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