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幕话剧。作者孙芋。最初发表于《剧本》1953年3月号上。新中国成立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土地,在经济上开始翻了身;但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该剧就是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在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建国初期农村社会中新旧思想的尖锐斗争。剧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张桂蓉这一新时代的妇女形象。在农村,她既是新生活的拥护和建设者,年轻姑娘们的好伙伴,妇女群众中的带头人和党的助手,也受到有男权思想的丈夫、有封建意识的婆婆以及落后群众的攻击。在当时,张桂蓉这样的妇女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了刻画张桂蓉的形象,剧作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她与家庭内部即与婆婆和丈夫的矛盾;一条是同落后群众牛大婶的矛盾。前者为主线,后者为副线,主副两条线交织一起,使人物在斗争中显露出特有的思想倾向和性格。第一次,围绕着把稻草卖给私人牟取高价,还是卖给集体以支援生产建设,婆媳之间展开了公与私的斗争。第二次是因为没收牛大婶的假药而展开的斗争。两次冲突表现了张桂蓉热爱集体的新时代妇女的主人公精神。第三次冲突是在张桂蓉与丈夫之间展开的。张桂蓉是新中国的新一代妇女,她有独立的精神,同时又向往温暖和谐的家庭生活;而她的丈夫头脑中的“夫权”思想却极为严重,而且多年小农经济下的封闭的生活使他狭隘、自私,因而他对妻子的行为不能理解。对此,张桂蓉先是克制忍让,然后耐心说服,最后在涉及到公与私的冲突中,她愤怒地反抗丈夫,并决定带着自己的地契离开家。张桂蓉的行动来自经济地位的独立,来自新时代新观念向传统观念的挑战。作者在这里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剧本的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个性特征。尤其是几位妇女的语言,维妙维肖,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该剧曾获东北地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作品奖,《剧本》月刊1953年独幕剧征稿一等奖,并被拍成电影,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