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作文论点论据论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论题解析


[解题]新与旧(new and old)中,新(new),一般指新生的、新兴的,刚出现的、刚产生的事物或观点、思想;旧(old),指过去的、过时的、曾经的、以前的事物,也可用来指过去的思想、观点。所谓新的东西就是有活力的新生事物,如刚萌芽的思想;旧的事物是和新生的事物相对立的,一方面它有可能抑制新生事物的发展,另一方面 “旧” 中也孕育着 “新”。
[析题]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风气,新的事物会带来新的气象,新的事物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唯有这样,人类才能发展。那么,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新与旧的概念是相对的,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伴随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是发展运动中的不同阶段,在新事物诞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旧事物的阻碍,所以新事物的诞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经过一番斗争的。那么旧事物有无价值,它的价值在哪里?作者可以从不同方面去展开思考,进行行文。
[温馨提示]新的并不一定就代表好的,优秀的。旧的并不一定就代表落后的,对于新与旧的价值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新与旧是相对的,新的事物经过时间的冲刷,也将变成旧事物,对此要辩证地看待。

思路导引


何谓新?何谓旧?新的是什么?新生的一个生命,一株新生的小草,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一本新的书,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观念;而旧的,是已经过去了的事物,可能是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一种旧有的眼光,一种旧有的观念,一种已有的方法。二者的内涵都是十分丰富的,在作者对其的界定中,可以生发出不同的论点。
人们为什么会 “喜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地涌现,因此我们需要喜新,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克服了旧事物的缺点,又有着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我们可以喜新厌旧。那为什么人们又常喜欢 “怀旧” ?怀旧是人们内心对过去的怀念和向往,既然它曾经存在,那它本身还是有其一定的意义与价值的。特别是时代步伐的加快,以往的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更是成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情结。
如果一味追求新的事物,否定旧事物,就有可能造成一种盲目超新。而如果死守着旧事物,不让新事物发展,则势必将成为社会的落后者。
我们应当珍惜旧有事物的好的部分,同时,也要有积极创新,勇于进取的心态。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点集锦


1.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2.新与旧,此消彼长,新与旧,并不总是水火不容。
3.新与旧,轮回再生。
4.我们需要 “喜新” 而不 “厌旧”,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5.对新事物的阻挠是徒劳的。
6.除旧布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7.不合理的旧观念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8.不学新事物导致落后。
9.温故而知新。
10.保持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性。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温故而知新。

—— (先秦)孔子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 (清)严复


※人之为学,不进则退。

—— (清)顾炎武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 《增广贤文》


※青年需要向各方面发展,应该保持他天真活泼进取的态度永远不衰。一切固定性,偏执性,早熟性都是不应有的。谨慎是必需的,但超过了敢说敢做的态度就会成为一个 “少顽固”,老顽固并不足惜,因为他是一个快进坟墓的东西,为害也不久,假设 “少顽固” 太多,就是新社会莫大的障碍。

——《徐特立教育文集》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追求就是时时创新。

—— 李大钊


※我们应当珍惜传统美德,但不是固守所有旧法。

—— 老舍


※新事物开始时,往往不像样子,但有强盛的生命力。对老书,有七分好才鼓掌;对新书,有三分好就要鼓掌。新书和老书,是一次和一千次、一万次的比较。开始时不要怕上座率低。

—— 陈云


※每天,人在变老,得学习一些新事物才好。

—— 〔古希腊〕梭伦


※维持精神上的清新是一个保持年轻的最好办法。而要想维持精神上的清新就得多读书,多创新是环境与时代的潮流。

—— 〔法国〕罗曼·罗兰


※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而青春时期比任何时期都强盛美好。因此,千万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僵化,而要把青春保持到永远。

—— 〔俄国〕别林斯基


※孩子们,不要害怕现实,不要向现实低头,你们来到这世界,不是为了要服从老朽的东西,而是要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

—— 〔苏联〕高尔基


※果实和种子是生命的终结,也是新生命的开始。

—— 〔印度〕泰戈尔


[事实论据]

新树皮与老树皮


一天,在一个家的庭院里,一家人坐在一棵梧桐树下聊天。这时树上响起一声细微而清晰的爆裂,梧桐树的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爸爸,你看!我突然觉得老树皮好伟大呀!为了新树皮的破皮而出而忍受着烈日的炙烤。自己却在一个静悄悄的夜,随着 ‘啪’ 的一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一生是那么的静,却在生命结束前为自己的努力欢呼了一声。多不容易呀!”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了一串赞美:“这新树皮为了自己的破皮而出,费了多少劲儿呀!他的出现只为能使这梧桐树变得更美,让梧桐树的一生更精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或许会更美,或许也会无声无息地结束。”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你们两个都说得很对,新与旧是没有界限的,旧的可贵,新的可爱,旧曾是新的,而新的也会变旧啊!”
论题链接 ①变②时间

* “古文运动” 之新


“古文” 这一概念是唐代韩愈提出的,是指相对于六朝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散文。 “古文运动” 从字面上看,是提倡学习秦汉古文,是一次 “复古” 运动,实际上韩愈、柳宗元倡导的是 “师其义而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 (韩愈)要求恢复先秦两汉 “文以明道” 的文学传统,反对六朝以来只追求声韵、对偶和辞藻的形式主义倾向。所以这次运动,实为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这次运动对古代散文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论题链接 ①创新②改革

教育上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青年创新精神、发掘他们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的潮流。在中国南通中学,就实施环境策略为教师学生创建了创新条件、机遇和氛围。他们改革以往老师教,学生只听的教学局面,积极营造学生大胆提问、充分展示自己的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注意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劲头。经过多年的努力从该校毕业的学生都具有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及发散性的特点,并且在高校中的表现异常突出。
论题链接 ①学与思②交流

永远的 “下一部”


曾有记者采访我国电影导演谢晋,想了解他对自己的作品哪一部最为满意,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问:您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
答:曾有记者问球王贝利,在他踢进的无数个球中,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贝利回答说:“下一个。” 所以我想借用贝利的话,我最喜欢的影片是 “下一部”。
问:“下一部” 是哪部影片?
答:我的下一部是《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在思想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上,在社会容量和生活容量方面都将比《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广阔得多。我从来不满足过去拍的影片,如果一个导演陶醉于过去,那他就永远不会前进。
论题链接 ①超越②挑战③进取心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小说不多,但是善于创新,他说:“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 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是用文言文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用日记体写的,而爱情人生小说《伤逝》则是用心灵独白式的,《祝福》则是用倒叙的方法写的……所以茅盾对他的评价是:一篇有一篇的样式,绝不雷同。不仅是在文体的样式上创新,在文章的内容方面,鲁迅先生也善于利用以前的素材,经过他改头换面重新用到作品中,如女娲补天的故事、《山海经》里的故事,都给作品带来了不一样的新意。
论题链接 ①创新②借鉴与创新

失败的偷袭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楚国人想偷袭宋国。白天他们先派人在滦水里的浅水处设立标记,想晚上按此标记过河。到了晚上滦水突然暴涨,可是楚国人并不知道,他们仍然沿着先前设立的标记涉水过河,结果被淹死了1000多人,部队惊慌失散,偷袭也告失败。已经出现了新情况,可是楚国人不察,仍按着旧的情况去做事,岂能不败?
论题链接 ①变②方法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后居三军都督。但因其从小读书不多,故文才几无,虽军功赫赫,却很难得到吴国大将们的尊重。有一次,吴主孙权劝他要潜心读书,可他推说军务繁忙。孙权正色道:“我不是要你成为学者,但书经兵法总要研读,光武帝乘马而读,曹操虽老而学,你年纪轻轻的,怎能不抓紧学习呢?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新的进步。” 吕蒙从此发愤读书,才学长进颇大。鲁肃是东吴的大将,看不起吕蒙。他去办事,途经吕蒙大营却不想去拜访他,同行劝他敷衍一下,他才不情愿地去了。而言谈之中,鲁肃领略到吕蒙学深谋成,遂起座抚之叹曰:“我一直以为将军只武不文。孰知你学问如此渊深,早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真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论题链接 ①学习②进步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温故而知新。

—— (先秦)孔子

  
2.青年需要向各方面发展,应该保持他天真活泼进取的态度永远不衰。一切固定性,偏执性,早熟性都是不应有的。谨慎是必需的,但超过了敢说敢做的态度就会成为一个 “少顽固”,老顽固并不足惜,因为他是一个快进坟墓的东西,为害也不久,假设 “少顽固” 太多,就是新社会莫大的障碍。

—— 《徐特立教育文集》


要求:①这两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我们对待新与旧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在 “新与旧” 的范围内。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喜新” 而不 “厌旧”


佚 名


《增广贤文》中曾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而李大钊也说:“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追求就是时时创新。”
由此可见,对于新的事物,大家都是持肯定的态度的。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新的事物呢?新的事物,代表了一种朝气,新的事物会带来新的气象,新的事物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唯有这样,人类才能发展。
确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地涌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要 “喜新” 而 “厌旧” 呢?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克服了旧事物的缺点,又有着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我们可以喜新。但是,新事物又是从旧事物中发展出来的,证明其中必定有其优点,所以,我们也不能 “厌旧”。
从旧的事物中而萌发出新的事物,这种事例在人类历史上是很普通的。就如唐代久负盛名的 “古文运动”。 “古文” 这一概念是唐代韩愈提出的,是指相对于六朝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散文。而 “古文运动” 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是提倡学习秦汉古文,是一次 “复古” 运动,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 “复古”,而是在 “复古” 的基础上有创新的。韩愈、柳宗元倡导的 “师其义而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要求恢复先秦两汉 “文以明道” 的文学传统,反对六朝以来只追求声韵、对偶和辞藻的形式主义倾向。所以这次运动,实为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但是,又是保留了 “文以明道” 这一文学传统。这次运动对古代散文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创新,是对旧有的东西中不合理的东西的革新,而不是盲目的否定过去的所有的一切。一切新的东西,它都是在旧有的事物之中生长出来的,就算是新事物是旧有事物的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是作为旧事物的对立面出现的,它也是与旧事物有着一定的联系的。严复说:“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只有新,才能进步,只有保留旧中合理的部分,才能稳健地进步。
经典点评 
新与旧无疑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新中有旧,旧也曾经是新。曾经有人认为我们就是应该 “喜新厌旧”,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步伐越来越快的时代,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要努力地接受才不至于落后。但是,作者在这里认为要 “喜新” 而不 “厌旧”,观点新颖。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紧扣论题,从要 “喜新” 和不 “厌旧” 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开篇用理论论据:李大钊和《增广贤文》中的话作为引子,引起 “新” 的意义,而后,并用 “古文运动” 从 “古文” 中变革出新的文风这一例子,证明 “新” 来自于 “旧”,“旧” 中可以产生 “新”。 最后以严复的话来重申和支持自己的观点:喜新而不厌旧。整篇文章,论题新颖,论点紧扣论题渲染,论述准确,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