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点拨·倒叙法》记事作文写作技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技巧点拨·倒叙法名言大全

技法解说

倒叙这种表达方式,在传统上称为“倒插笔”。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那种叙述是没法进行的。倒叙,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跟顺叙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把事件的结局、高潮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回过头再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手法。作者采用倒叙的方式,是表达上的需要:或是为了主题表现的需要,或是为了结构变化的需要,或是为了造成悬念使故事有波澜。大凡作者,无疑都希望自己的文章拥有更多的读者。

从形式上看,倒叙有三种情形:①首尾倒叙——将结局移至开头,以造成悬念;②截取倒叙——将重点片段移至开头,以突出、强化;③回忆倒叙——由回忆引出故事,以引人卒读。由此便可知,倒叙手法的运用可以掀起故事的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倒叙时就必须注意将倒叙部分的起止点交代清楚,从倒叙转为顺叙时,既要有明确的界限,又要过渡自然。此外,倒叙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题材、主题等方面的制约,如果题材不允许,主题不需要,我们则不必去“倒”。

例文评析

哦,芨芨草



石朝阳



刚开学,父亲就来信,说母亲又病了,是在村东头那片荒碱地上累倒的。

母亲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却总是竭力显得很精神,如果不是咯血被父亲看到,是不会承认有病的;她又偏不肯吃药,说是药苦,病也就一天天拖下来了。

母亲好劳动。与她最近的一次相聚,是上个寒假。我自小身体孱弱,母亲不放心,格外盼我回家。于是,年三十夜我收拾好书本,匆匆赶回苏北那偏远的小村庄。

一踏上故土,我的心都醉了。白花花的盐碱滩,衰黄的芨芨草。多少次我在这里放牛、牧羊、割草,在芨芨草上打滚,用芨芨草花编环。哦,芨芨草上有我童年和少年的多少梦啊!

一年多没见母亲,她更见老了。才五十岁的人,就头发灰白,额上皱纹密密的,颧骨高高的,背有些驼,原来就单薄的身子,显得更瘦小,只有眼中的亮光依旧。

“瘦了,阳儿,你瘦了!”母亲摸着我的面颊说。

“没瘦!”我不自然地笑笑,感到脸被母亲那开裂的手摩挲得好疼,便轻轻地扭开脸,瞬间,似乎看到母亲的眼神一怔。

饭后,我们围坐在炉边。母亲把我的一只手紧紧地握着,放在她腿上。父亲告诉我,母亲自从知道我要回家过年,就夜夜在灯下守到很晚。我问及今年的收成,母亲说:“今年,阴雨特多,麦收时都赶空割麦,好多抢割不及的麦都烂在地里了,荒草又盖了秋茬的苗,我就下田割草,几回割草追肥,收成倒比去年还冒些。”

“妈,我爸平时在乡里中学教书,回不来,你又多淌了几年汗水,真苦了你!”

一连几天,我都找活儿干。我最喜欢做的,是割芨芨草,可母亲总是拦着,叫我回屋看书,而自己却整天屋里屋外忙个不停。她的气力大不如前,每担一担肥到地里,都要歇好几回。

假期快结束了,明天,我要起早赶汽车去学校。夜深了,迷迷糊糊中,听到母亲走进我屋里,摆弄我的行李包。

五更天起身,母亲执意要送我。晨星瑟缩,北风呼啸,盐碱滩上的残雪结成了硬壳。我背着行李,打着趔趄,艰难地走着。“走芨芨草上,芨芨草冬里也不肯倒的。”母亲大声说。

哦,我怎么忘了芨芨草呢?它柔软得很哩,铺在盐碱滩上,褥子似的,走上去,让人有说不出的舒服。

车站上,母亲一手扶着车厢,踮起脚,隔着车窗拉住我的手:

“好好念书!”母亲含着笑。

“嗯。”我的声音有点发颤。

“包里有三十元钱,路上用,莫省!”母亲喘了口气。

“嗯。”我的鼻子酸酸的。

母亲紧紧地抚摸着我的手,却始终没有碰我的脸。我捧着母亲的手,将脸贴上去。泪光中,母亲的眼里也光闪闪的……

我很后悔这一次寒假没回家,没去看望母亲。父亲的信,这几天我读了不知多少遍,每次都好像看见母亲清瘦的身躯,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芨芨草。春天来了,该泛绿了吧,它——芨芨草。

芨芨草,这极普通的芨芨草,在盐碱滩上,它是最耐活也最养人的了。春天,它呈献给大地一片绿色;夏天,它灰绿、紫色的花朵,堆成圆锥,献给人们无限诗意。它,固沙耐碱,是饲料,是牧草,是造纸、制人造丝的好原料。母亲和乡亲们一样,爱芨芨草,离不开芨芨草。春耕还没开始,此刻,母亲在干什么呢?养病?不会的,也许她正在用芨芨草打席、编筐、织篓。每编一张席、一只筐、一只篓,都是一个梦,一个希望。

哦,芨芨草……>

点评:

本篇先由接到来信说起,回忆与母亲最近一次相聚的情景,是倒叙法的一种方式,即由眼前的情况触发作者的回忆,表达思念之情。

“母亲好劳动”一句既承接上面母亲累倒在村东头那片荒碱地上的话,又开启下面的回忆片断。结尾处“我很后悔这一次寒假没回家,没去看望母亲”结束回忆,首尾呼应,衔接自然妥帖。

走进竹林时,我想起了外婆



偶逢还乡,自然要到旧舍后的那片竹林里看看。

一枝一节,一梢一叶,一笔一画,仿佛置身于一幅竹的水墨画,枝枝节节的竹,触动我的心,勾起了我对外婆的记忆。那是我永远都抹不去的炎炎夏日……

那年暑假,我被送到外婆那儿避暑。天热得有些不自然,蝉也不停地聒噪着我的心。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害怕灵魂又一次被灼伤,耳边仍然回荡着那些调皮同学刺心的嘲笑声:“哈哈!小个子注定是小个子,哈哈……”本来就矮小的我越想越不安,甚至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郁闷,狂乱地吼叫起来。或许就是这吼叫惊扰了外婆,她赶紧前来问我不安的原因。见了外婆,难过的我顿时变得更伤感,埋在外婆的怀里,向她诉说我的伤痛。外婆抚弄着我的头发,沉默地望着窗外的那片竹林。不一会儿,她拉起我的手,牵着我走出了那郁闷的小屋,走进了净化我的不安的竹林。

一路上,外婆一言不发,只是一直牵着我走向竹林的深处,才停了下来。

“你看,这是什么?”外婆摸着一根竹子轻声地问我。

我使劲地昂头才看到这根竹子的竹梢,“好高好高的竹子啊!”我惊呼起来。

外婆笑了:“那你再看看,这地上都长了些什么?”

我定睛一看,才发现那一根根不起眼的竹笋,在这些高大的竹子的映衬下,它们显得那么的渺小。

外婆缓缓地俯下身子,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看,这些小家伙现在是那么不起眼,但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也会长成参天的竹子。小家伙会长成大家伙的,你这个小家伙也会长成大个子的……”

当时我还小,懵懵懂懂地只晓得后半句的大致意思。现在我重新想起外婆当时的话,才领悟到外婆的另一层用意,竹的生命映射出我的经历。外婆是要我做那不起眼的竹笋,终会有一天挺拔成参天的竹,冲破云霄,俯看众生万物小。

点评:

本文立意高而有现实意义,对那些自暴自弃的人是个极好的教育,对那些以弱点伤害别人的人更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文章结构完整,倒叙之后,具体地描绘竹林而铺叙烘托,以时间先后而顺叙,重点写了外婆对“我”的开导,结尾时水到渠成地点题,自然结尾而照应开头。同时,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楚。文章的表达灵活而恰当,寓叙述、描写、抒情于一体,尤其是人物描写较有特色,如对外婆的语言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等。

文题演练

题目(一)以“经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①采用倒叙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能以“经历”为题目。

写作提示:

①不能简单地写一件自己经历的事,而应写写自己经历后的一些思考,尤其是收获。

②写作前要回顾倒叙的有关知识,谨防为倒叙而“倒”,导致文章结构混乱。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的中小学生,常有离家出走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出走的学生自身的问题。

请以“离家出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

①采用倒叙。

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①离家出走的现象虽时有发生,但很多同学没思考“出走”的原因。请你在动笔之前认真思考,在文章中“曲折”地表现出来。

②选材要新颖,要跳出一般的“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和父母吵架了,就一气出走”这个框框。“出走”对未成年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尤其是做父母的最怕,因此在写作中要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

佳作展示

?



赵霞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始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那样说呢?刚才发生的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今天,妈妈带我到王阿姨家玩。王阿姨待人很热情,非要留我们在她家吃晚饭不可。推辞不过,我们只好答应了。晚饭准备好了,王阿姨把饭菜端上餐桌,招呼我们坐下。

“王阿姨,叔叔还没有回来,我们等他一会儿吧!”我说道。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叔叔今晚有事,我们不等他了,先吃。”王阿姨边说边夹了个鸡大腿给我,“尝尝阿姨的手艺怎么样?”

“谢谢阿姨,真香!”

“真的吗?那就别客气,多吃点。”说着,王阿姨又往我碗里夹了一大块鱼肉。

吃着吃着,我有些口渴,便起身去倒水。王阿姨让我坐下,自己从柜里拿出一个精致的保温杯,倒了满满一杯开水放在餐桌边。

“这个保温杯真别致啊,很贵吧!”妈妈随口问道。

“你真有眼力,这是我爱人从北京带回来的,要100多元呢。”

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王阿姨起身到卧室去接电话。

我仔细地观察着那只保温杯:它是双层的,里层像个小瓶胆,外层是个玻璃罩,上面印着几棵翠竹,很好看。就在我看得入迷的时候,只听“砰”的一声,保温杯爆炸了,几滴滚烫的开水溅到了我手上,真痛啊!幸好,玻璃碎片没迸溅到我身上,不然,那我可就惨了。

“对不起,是我不小心碰倒的。”妈妈赶紧向从卧室跑出来的王阿姨解释道。

“妈妈,不……”我不解地看着妈妈。

“小孩子,别插嘴。”妈妈打断我的话,回头赔着笑脸对王阿姨说,“都怪我不好,把这么贵重的杯子给打破了。”

“没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孩子,烫着没有?”王阿姨关切地问。

“没……没有。”

“没有就好。不用管它,我们接着吃。”王阿姨又给我倒了一杯开水,然后坐下来陪我们吃饭。

不知怎的,此时的我浑身不自在,吃进嘴里的饭菜也变得淡而无味了。

从王阿姨家出来,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抬头望天,天上的月亮也像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了解开这个问号,我忍不住问道:“妈妈,明明是那杯子自己爆炸的,可你为什么要那样说呢?”

“我该怎么说?说实话?她会相信吗?”妈妈一连向我抛来三个大大的问号。

“她可能……不信。”我思考了一会儿说。

“孩子,这就像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你说不是屎,可没有人会相信。”

“为了让别人相信,我们就应该撒谎吗?”

“有时候,谎言比事实更能让人接受。”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难道只能这样吗,妈妈?”

“除此之外,你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妈妈又抛给了我一个大大的问号。

是啊,我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天上弯弯的月亮,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离家出走



汝荣兴



春江中学高二(1)班的林小雅,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一直是个性格文静、态度温和的女孩。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用“乖乖女”去形容的女孩,不久前,却将春江中学那“一江春水”搅得沸沸扬扬,惊涛拍岸!

事情由一封信引起。

那当然是一封与林小雅有关的信。不过,在整个高二(1)班,林小雅其实属于那种“与世隔绝”式的人物,她平时是极少有信件往来的。大概正因为这样,在估摸着表弟的那封信应该要到了的这几天里,林小雅便显得十分激动,差不多每天要往学校的传达室至少跑上两趟。但林小雅每次都是白跑,传达室的王大爷总是这么回答她说:“没有,没有你的信。”

这让林小雅非常挂念也非常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呀?表弟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呢?

林小雅的表弟林华华,在半个月前跟着他的父亲转到南方的一所大城市去读书了,临走前,只比林小雅小一岁的表弟曾跟她拉过勾,说他到了那儿之后,一定马上给她来封信,告诉表姐自己看到的那座大城市是一所什么样的城市——要知道,那可是一所著名的开放城市!更重要的是,那还是一座林小雅向往已久并藏着内心秘密的城市:林小雅早想好了,一年以后自己考大学时,第一志愿就是去上那座城市的大学的文学系!所以,林小雅现在所等的,实际上不仅仅是一封信了!

可表弟他……也就在林小雅等那封信等得几乎忍不住要骂起来的时候,班主任杨老师在这天放学后把她叫进了办公室。杨老师先是严肃地告诉林小雅,高二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否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接着,杨老师就从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拿出来一封信,交给林小雅,并说:“别人写给你的这封信我看过了,虽然这里面看不出来什么大的问题,但你还是应该……”

“杨老师,你——你拿了我的信,还拆开来看了?你……”没等杨老师把话说完,林小雅便叫了起来,然后,只见她涨红着脸,双手紧捂着那封信,一头冲出了杨老师的办公室。

这之后,平时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林小雅终于得知:原来,自从进入高二以来,班里每个同学的每一封来信,差不多都由杨老师“代收”的。对此,不少同学虽然都感到很不好受,但也只能哀叹:“嗨,有什么办法呢,她可是班主任呀。再说,她应该也是为我们好吧?”

但林小雅并不这么认为,她说:“就是为我们好,杨老师也不能这么做——她这么做是违法的,侵犯了我们的通信自由!”

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第二天早自习前,虽然难免要犹豫了再犹豫,但自从做学生以来还从来不曾进过校长室大门的林小雅,还是去找了校长,跟校长说了自己的遭遇,同时希望校长能提醒杨老师,以后不要再“代收”学生的来信了。可林小雅怎么也不会想到,听了她的诉说之后,校长竟哈哈大笑起来,还一边笑一边说:“你这位同学是不是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呀?更何况你们的杨老师这么做,完全是在关心你们,是对你们负责呢!”

而且,到了这天的下午,显然校长已跟杨老师说过此事,杨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不点名地、转弯抹角又严厉尖刻地批了林小雅一顿:“我总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大家可能不知道吧,刚有人在校长那儿告了我一状,还说我是在做违法的事!我真不知道那位同学是不是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倒是觉得,那位同学真有点儿无法无天呢!”

如果说林小雅本来对杨老师“代收”她的信只不过是有些不满的话,那么,在听了杨老师的这一番话之后,她实在是愤怒了——到底是谁无法无天?从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到《青少年保护条例》,都明确规定谁也无权侵犯一个人的通信自由,难道你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么?

暗自流了两天泪之后,一直都是性格文静、态度温和的林小雅,终于做出了一个几乎叫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决定:她将自己写的一纸诉状交给了法庭,她要为自己,也为班里的其他同学讨个说法!

这当然成了当地的一条“特大新闻”:当地的报纸、电视,很快都对林小雅的举动作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报道。在林小雅把杨老师告上了法庭之后,原本对这件事一点也不以为然的校长和杨老师,竟一起上门找到林小雅,先是很诚恳地向林小雅道了歉,然后跟林小雅提出要求,希望这件事能在庭外协商解决。林小雅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想要杨老师以后不再“代收”同学们的信,所以,在杨老师答应将自己私拆学生信件的事,向全班同学公开道歉之后,林小雅便向法庭收回了自己的诉状。

现在,问题已经算是圆满解决,故事也该结束了吧?可惜没有——就在春江中学那“一江春水”总算又恢复了平静没几天,一方面是林小雅发现学校里的老师都对她有点“敬而远之”了,另一方面,有人对她的父母说:“你家的女儿毕竟已跟学校的老师和领导有了隔阂,仍旧在这所学校里读书,恐怕对大家都不会有好处,你们还是将她转到别的学校吧!”

林小雅的父母和林小雅自己想想,倒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于是,他们便托人联系了一所学校。一开始,那所学校的领导满口答应了,可当听到转来的原来是林小雅之后,那领导又变卦,说:“是她呀!哦,别的人我们都可以接收,她却不敢接收——你想想,这样一个敢把班主任告上法庭的学生,哪个老师愿意将她放在自己的班里呀!”

虽然此后又有朋友亲戚出面替林小雅联系过多所学校,但结果都是一样: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林小雅。

原本就对女儿告班主任的举动持反对意见的父母,便将气一股脑儿全出在了林小雅的身上。他们对林小雅说:“反正是好汉做事好汉当,现在没一所学校要你,你也就干脆不要读那书了吧!”

林小雅虽说是失望得泪流满面,但一气之下,她也真的是想还是不要再把那书读下去算了,她甚至还当着她父母的面,把自己那些书全都哗啦哗啦地撕了个稀巴烂……望着那一地碎纸片,林小雅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地掉个不停……

这之后,看来父母是当真不准备让自己的女儿再继续读书了,他们竟托人给林小雅找好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告诉她说:“反正这书就是能读下去也没多大意思,你还是去……”

“我不去!”父母的话还没说完,林小雅便干脆地回答。

“不去?你——好,有本事,你就再到学校去读书吧!”

父母本来就对林小雅窝着一肚子的气,现在又看到她这么倔头犟脑的,自然便气不打一处来,他们甚至还这样对她说:“反正你已经差不多是个女强人了,你的事,我们以后再也不管了!”

这么说完,父母就气咻咻地进了自己的房间,还“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林小雅一天没有吃饭,也没有出过自己的房间。

到了第二天吃中午饭的时候,父母毕竟是父母,他们见林小雅还不出来,就一起叫她,让她快点出来吃饭。林小雅的母亲还带着哭腔在门外向女儿道歉:“小雅,昨天,我和你爸对你态度不好,你就别再怪我们了吧。”

但林小雅的房间里没有半点声音,当父母推开门之后,他们不禁大吃一惊——林小雅根本就不在房间里!而且,他们又很快发现:女儿的书包,还有她平时穿的衣服,也都一起不见了!

林小雅的父母便忍不住“哇”的一声先哭了起来,她知道女儿离家出走了!

但她会去哪儿呢?问她的同学,都说不知道;问附近的亲戚,也都说没来过;去这儿找,不见踪影;到那儿找,毫无收获……

就在父母急得走投无路时候,林小雅却打来电话,说她已到了表弟家里;她还说自己要在表弟所在的城市继续读高中,然后直接考那儿的大学——不过,她不准备再考文学系了,而是要考法律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