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的解释|急的意思|“急”字的基本解释
在《说文解字》中,急字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写法。这是一个形声字,上边是一个及时的及字,是声旁。下边是一个心字,是形旁,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和心理状态有关。我们现在所写的急字,是隶变的结果。所谓隶变,就是汉字的形体由小篆变成了隶书。甲骨文、金文、篆书被统称为古文字,它们的笔画圆转,象形的成分很重,变成隶书以后,笔画变得平直了,象形的成分基本没有了。小篆的及字,左边的人字跑到上边去了,右边的又字却到了下边,而且圆转的笔画都被拉直了,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褊是这个字的本义,清代学者段玉裁在给《说文解字》所作的注解中说:“褊者,衣小也。”意思是,褊的本义是衣服小,用在急字上,就是心里狭窄。不过急字的这种本义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却很少见到。
在古代文献中,急字最常见的意义有三种。一个是表示速度很快。如,急雨、急流等。汉元帝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史游。他给儿童编了一个识字课本,叫做急就章。课本中的字按照姓名、衣服、饮食、器物等分类,大部分都是七个字一句的顺口溜,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什么用急就命名呢?有人说,因为课本的头两个字就是急就,所以就用这两个字作了书名;也有人说,如果遇到难字,紧急情况下就可以到这个课本上去寻找答案,所以叫急就。究竟哪种说法对,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证。只是我们现在引用急就二字却都是从速度上着眼的。对于在短时间内匆匆忙忙写成的文章,一般都把它称作急就章。鲁迅先生在他的《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中说:“临时急就,错误必所不免,只能算一个粗略地导言。”当然这是谦虚的说法。
在民间的语言游戏中,有一种游戏叫做急口令,也叫绕口令或拗口令。就是把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很快地念出来。用这种练习方法,来达到口齿伶俐。另外,我们在旧小说或戏曲中常常会看到道士念咒语,最后一句总是急急如律令,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这是汉代公文当中用来结尾的一句话,意思是要求下级机关立刻按照法律和命令办事。后来道家在画符念咒的时候也套用了这句话,意思是勒令鬼神立刻按照咒语去办事。这里的两个急字也是要求鬼神办事速度要快的意思。
急字的第二个意思是指人的性格急躁,要求迫切。《韩非子·观行》篇说:“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意思是,西门豹这个人性格比较急躁,为了控制自己的急性子,就在身上佩戴柔软的皮条来警戒自己不要犯急躁的毛病。
急字的第三个意思是环境困难,处境危急。如,急事、急件、告急、急救、当务之急、急中生智等。急流勇退,本指船在急流中迅速退出,以免酿成灾祸。后来就用这句话比喻当官的在官场一帆风顺、节节上升的时候引退,保护自己。元朝的贯云石在27岁时就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维吾尔族的翰林学士。他锐意进取,改革弊政,不但得不到皇帝的支持,而且遭遇了权贵们的反对。这位任职刚一年的小翰林,毅然称病辞职,回到江南,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历史上称他急流勇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