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的解释|士的意思|“士”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士的解释|士的意思|“士”字的基本解释

“士”字在上古时期指的是未婚的青年男子。古人把年龄小没有加冠也没有娶妻的人叫“士”。古代规定:男子到了20岁,就算成年人了。这时,就要改变发型,把头发聚集到头顶上,挽成一个发髻,用簪子把发髻固定好,并戴上帽子。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叫做“加冠礼”。取得了成人的资格,就可以娶妻了。“士”实际上指的就是少年。这是“士”字的本义。

“年轻力壮”的“壮”和“女壻(婿)”的“壻”的偏旁都是“士”,就是很好的证明。《说文解字》说:“壻,夫也。”意思是说“壻”就是丈夫。如今,“壻”字已经改为“女”字旁的“婿”了。

青年人朝气蓬勃,是令人羡慕的。所以,“士”又作为对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的美称。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等等。品德、学问和技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刻苦学习才能取得的。汉代学者王充说:“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所以,“士”又成了对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如士林、士流、名士等等。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士人”不是官,也不是民,他是夹在官与民之间的一个阶层。先秦时期它是贵族的最低等级,也是民的最高等级。那时士农工商,是国家的根本,就像国家的柱石一样。所以把“士”列入了民的最高等级。唐代还对士农工商这四种人所从事的工作做了简要介绍:“凡是学文学武的都叫士,耕种纺织的叫农,制作器具出卖的叫工,屠宰卖肉、造酒卖酒、买进并卖出的叫商。”

“士”在军队中也是一个阶层。上古时期盛行车战。一辆兵车,上面有三个甲士,一个负责驾车,一个弓箭手,一个长矛手。弓箭手负责对付远处的敌人,长矛手负责对付近处的敌人,而七十二个步卒跟随在车后,既可借兵车作为掩护,也可以保护兵车。这里的“甲士”就是士阶层。介于军官和士兵之间,属于兵头将尾一类。

在现代军队的军衔中,“士”也是一个介于军官和士兵之间的职称。军官最低的一级称做尉官,有上尉、中尉、少尉。士兵称做列兵。而士就夹在二者之间,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别。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进士”这个词。唐宋以来,凡是参加礼部考试并被录取的考生,都称“进士”。其实进士并不是官,考中进士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取得做官资格的进士们被转到吏部,再由吏部派遣某人到某地去做官。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一年春节,他为了炫耀自己,在自家大门口上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这副对联,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了一些笔画。对联就被改成了:“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进士老爷见到后气得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

与“士”字容易在使用上混淆的还有一个“仕”字。这两个字的区别是:“士”字是名词,它的意义我们在上面已经讲过了;而“士”加上单立人(亻)成为“仕”后,却是一个动词,它的意义是“做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