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的解释|碑的意思|“碑”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碑的解释|碑的意思|“碑”字的基本解释

“碑”在小篆里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从石,卑声。《说文解字》说:“碑,竖石也。”碑的本义是竖立的石头。

最早的碑,上面是不刻字的,用途也和后来不同。一种碑是竖立在庭院中的用来测量日影长短的计时工具。第二种碑立在门外,是拴牲口用的桩子。还有一种碑是办丧事时用的石板,古人在墓穴的四角立上石板,然后利用石板上的穿孔扣牢绳索,再慢慢地把棺材放进墓穴。汉代以前古书中提到的碑,大多指的是这类石板。

大约是在西汉晚期,有人在下葬后不再撤除石板,而是把这种石板立在墓前,而且还在上面刻上墓主的姓名、官位、卒葬时间。以后石板上刻的文辞逐渐多了起来,详细地记述墓主的家世和生平事迹,还加上颂扬和悼念的诗句,这就是墓碑。祠堂、神庙是纪念祖先或圣贤神仙的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的前面立一块石头,记述受祭者的道行功绩,称为祠庙碑。

在汉魏时代,碑一般指的是上述这两种碑,这两种碑一直是碑的主体。

早期的碑,碑额和碑面是连一起的。后来碑越来越高大,碑额和碑面就采用两块石板。高大的碑容易下陷,往往在碑石的下面再另外制一个底座,叫碑座。碑座到后来还习惯刻成一个巨大的乌龟,这个乌龟叫赑硏(bìxì)。相传他是龙的九个儿子中的一个,力大无比,喜欢负重。于是人们就根据这个传说,刻成石龟,用作碑座。碑座也叫碑趺(fū),“趺”是脚跟的意思,刻成赑硏的碑座称龟趺。

碑到后来泛指各种形制的石刻文字,包括刻石、碑、碣、墓志、塔铭、刻经、造像、摩崖石刻、桥柱、井栏、界石等等。碑石质地坚硬,不易湮没,以后值得纪念的事多立碑。我们今天对碑的定义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志的石头。如“界碑”是两个地方分界的标志;“纪念碑”是为纪念有功绩的人或重大事件而树立的碑;“里程碑”是设在道路的两旁用来记载里数的标志,又用来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标志的重大的事情。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在陵道上竖立着武则天的高大的无字碑。这块碑之所以不刻一字,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生前有遗言,认为自己的功过应由后人评说。

石碑林立的地方叫碑林。我国北京、陕西、山东、四川、台湾等地都有碑林,其中最有名的是陕西西安的碑林。西安碑林已有九百年的历史,收藏了汉唐至明清两千多方石碑,是我国保存数量最多、历时最长的碑石集中地。

碑文常常是表功颂德的,成语“有口皆碑”的意思就是受到人们普遍的称赞。“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丰碑”指高大的碑,又用来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碑对文字学、书法艺术的研究极有价值。“碑帖”就是石刻、木刻法书的拓本、印本,是练习写字时临摹的范本。

“碑”在古代还通悲哀的“悲”。在汉魏时代人们对于碑的概念,限于墓碑和祠庙碑,这两种碑都是纪念过去的人物,立碑就是为了表示哀悼,于是“碑”就有了悲哀的意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