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的解释|岔的意思|“岔”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岔的解释|岔的意思|“岔”字的基本解释

“岔”字是一个后起字,《说文解字》中没有这个字,这个字最早见于明朝人梅应祚编的《字汇》一书。这是一个会意字,由“山”和“分”两个字合成。

“岔”的本义是由山的主脉分出支脉。由此再扩大为河流的主流分出支流,道路的主干道分出岔道。山的支脉叫“山岔”;河的支流叫“岔流”,由主干道分出的小路叫“岔路”、“岔道”,两条路分开的起点叫“岔口”。施耐庵的《水浒传》第32回,说到宋江投奔花荣,来到清风寨。“这清风寨却在青州三岔路口,地名清风镇。因为这三岔路上通三处恶山,因此特设这清风寨在这清风镇上。”

人们平常呼吸时会觉得两肋不舒服或疼痛,俗话叫做“岔气”,意思是呼吸的气没有走正道,而走进了岔道;说话的声音不正常叫做“岔声”。《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说:林黛玉的病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咳血的症状,她的丫鬟紫鹃,在给她倒痰盂的时候,发现了痰中的血丝,吓了一跳。当黛玉问她怎么回事时,紫鹃强忍悲痛说:没什么。“说着这句话时,心中一酸,那眼泪直流下来,声儿早已岔了。”

如果在说话时转移了话题,那就叫“打岔”。

从前,有个姓柳的县令,胸无点墨,不学无术,这个县令还是花钱买来的。有一次,知府下来检查工作,闲谈中知府问道:“贵县黎庶如何?”县令说:“回大人话,消闲只有桃树、柳树,没有梨树。”知府知道县令没有听懂他的意思,又解释说:“我问的是百姓。”柳县令两手一摊,为难地说:“小县梨树尚未种植,白杏树更没有栽培。”知府扫了柳县令一眼,生气地说:“我问你的是小民。”柳县令听罢,吓得慌忙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结结巴巴地答道:“卑职小名叫狗儿。”这个不学无术的县令把“黎庶”听成了“梨树”,又把“百姓”听成了“白杏”,把“小民”听成了“小名”,糊涂到了极点,愚蠢到了极点。这种打岔完全是愚蠢所造成的。

但是,也有一些打岔是由听力不好造成的。说有一个老汉听力不好,这一天他正在扬场,忽然风停了,他抱怨了一句:“扬场没有风。”正在附近放羊的人听了很不高兴,指着老汉说:“我的羊明明是在吃草,怎么说吃了你的葱呢?”原来这个放羊人耳朵也不好使。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开了。正好一个听力不好的猎人打这路过,见他们二人吵得很凶,就过来劝解。这个说:“我说的是扬场没有风。”那个说:“你明明是说我的羊吃了你的葱。”猎人听完后,也勃然大怒,“我好心来劝你们,还要折断我的弓!真是岂有此理!”

当然,打岔也有故意的。那就是谈话的双方有一方不愿意谈论某个话题,故意转移话题,以避免出现尴尬的场面。比如,《红楼梦》第82回,一个大观园的丫鬟当着林黛玉的面,夸奖黛玉长得跟天仙似的,跟宝二爷正好是一对。这时心细的袭人怕黛玉尴尬,连忙岔开丫鬟的话,让丫鬟喝茶,这就是故意打岔了。

“岔”字由偏离原来的方向还可以引申出“避开”的意思,如“岔开”两次董事会的时间等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