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的解释|回的意思|“回”字的基本解释
回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和小篆都写成像河水回旋运转的样子,古文的回字和今天的回字很相似,《说文解字》里说:“回,转也。”就是说旋绕回转叫做回,如回廊,是指曲折环绕的走廊。山回路转、峰回路转,是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一诗里有这样的句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武判官骑着快马,在盘旋曲折的高山雪路上一会儿就消失了,雪地上只留下马儿行走的踪迹。
修辞学上有一种辞格叫“回文”,也叫回环。它是运用词序上的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情理的相互关系,如骄傲不进步,进步不骄傲。有的也可以使同一语句顺读倒读都行,比如纪念彭德怀元帅的对联:“德似山高山似德,怀如海阔海如怀。”这副对联可以正着读,也可以返转过来倒着读。还有的可以反复回旋阅读,属于一种文字游戏,如东晋十六国时期,苻坚手下的秦州刺史窦滔,远徙流沙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境内,他的妻子苏惠因而思念不已,就把反复诵读都非常优美的诗文织在锦缎上,寄给窦滔,用来表达深情。苏惠所作的这篇回文诗,用841个字,排成纵横各29个字的方图,通过正读、反读、斜着读、交互读、退一字读等等方法,可得诗3752首,是古今绝妙的回文诗。
关于回文对联,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素闻他的大名,把他请入方丈殷勤招待。饭后,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父所画。当时画作完后,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也不推辞,龙飞凤舞的在画上写下了“画上荷花和尚画”一句题词。写完后他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李调元一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并很快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要对出这种对联,必须也要7个字反读正读字音相同。长老见李调元若有所思,便备好笔墨,说:“请大人锦上添花!”李调元便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这7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旋转曲折中包含着返转、返还的情形,所以,回也含有返转、返还的意思。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这里的回就是返还家乡。旧时女子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叫“回门”。各地风俗不同,有的地方女子婚后三日与新郎一块返家看望父母叫“双回门”。在中国,封建帝王和后妃的车驾称銮驾,所以也称皇帝、后妃外出回返叫“回銮”。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重生;比喻医术高明或药物灵验,能把重病治好,如“妙手回春”。
回还可以当掉转讲。“回天”,是比喻权大势重,也比喻力量很大,能够左右或者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清末谭嗣同的《临终语》诗里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无力回天”,就是没有力量挽回局势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