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的解释|则的意思|“则”字的基本解释
“则”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说文解字》解释说:“则,等画物也。”就是按等级区别物体。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则”是个会意字,它由“刀”和“贝”来会意,按照徐灏《段注笺》中援引戴侗的解释,刀贝,是古代的货币,因为它轻重有则,也就是轻重有规律,所以取它的含义来作为“则”字。
“则”是按等级区别的物体,因此,它就有普遍遵守的规则意义。现代汉语中有“守则”、“规则”、“法则”、“原则”、“准则”等等,都是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违背的条文和规定,如《民法通则》、《学生守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
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中有:“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这里的“则”是当“作”讲,“则甚”就是作什么。
元代著名作家郑廷玉的《后庭花》第一折中有:“你这厮,则吃酒,不干公事。”是说,你这个人只管吃酒,不干公事。这里的“则”当“只”讲。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的谥号。她姓武名曌(zhào),14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作才人,太宗死后做了尼姑,不久就被高宗召为昭仪,后又立为皇后,以皇后身份参与朝政,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去世后,她临朝称制,先后废掉中宗和睿宗。公元690年,她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历史上称为武周。她开创殿试制度,亲自考试贡士;她让九品以上官吏和百姓可以自行荐举人才。她称帝初年,很能广纳诤言,亲近重用贤臣,但她任用酷吏,屡兴大狱,李姓宗室和朝臣被冤杀的不少。她在晚年豪奢专断,弊政很多。公元705年,中宗复位,尊称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天武则天去世,被尊谥号大圣则天皇后,后人因此称她为武则天。
因为“则”是按等级划分的结果,所以就有个数量单位问题。因此,“则”也有量词的用法,相当于“条”,例如:“一则笑话”、“寓言两则”等等。
“则”还当“就”讲,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的“则”字就是当就讲。
《左传·昭公三年》里有:“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意思是:我愿意朝夕不倦地为国君做事,可是国家多难,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这里的“则”是当“而”讲。
古代汉语中,“则”还有通假为“贼”的用法。因为这一点,却演绎出了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文字狱。根据《廿二史札记》记载:明太祖时期,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作的《谢增禄表》中,用了传统字眼“作则垂宪”,谁料朱元璋看了异常震怒,认为是骂他“做贼”,就把林元亮给杀了。北平府训导赵伯宁、福州府训导林伯璟(jǐnɡ)、桂林府训导蒋质、澧州学正孟清等人,因为表章中涉及“则”字,分别用了“垂子孙而作则”、“仪则天下”、“建中作则”、“圣德作则”等等含有“则”字的语句而被杀。如果再加上其他曲解汉字、瞎猜文义、滥杀无辜的例子,朱元璋堪称中国封建皇帝中的第一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