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的解释|掰的意思|“掰”字的基本解释
从字形上来看,掰字由双“手”和“分”字组成,形象地表明掰的本义就是用双手把东西分开。掰字的历史并不久远,大约是清代才出现的一个汉字。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写道:“芳官跟蝉儿在厨房斗气,便把手内的糕儿掰了一块,掷着逗雀儿玩。”这里的“掰”就是用手把糕分成块的意思,通过掰糕逗雀这一动作便把芳官任性率直的性格表露了出来。
不过在清代以前,人们一般是用擘(bò)字来表示这个意思的。唐代诗人李白在《云台歌》中曾写到:“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意思是说巨大的神灵咆哮着用手将山分开,河水从两山之间喷涌而过,直注东海。这里的“擘”就是分开的意思。擘在古代有两个读音,在书面语中读擘(bò),在口语中读擘(bāi),因为这个口语读音结合它的意义而造出了两个手中间夹一个分字的掰字。
“掰”以它形象的造字法,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在方言中逐渐取代了“擘”字。在中国民间流传着猴子下山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的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同小异的民间歇后语。比如:“猴子掰包谷——这只手掰,那只手丢”,“猴子掰包米——心里没个准数”,“猴子掰包米——前面掰,后面丢”,等等,这里的包米、包谷就是普通话中所说的玉米。
猴子历来被人们当作聪明伶俐的代名词,在民众心理中猴子还是喜庆的象征。不过在猴子掰玉米的俗语中,猴子却成了被嘲讽的对象,比如:“这人做起事来,像猴子掰玉米似的,掰一个丢一个。”这是对现实生活中那些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人的批评。其实由于地域物产的差别,掰玉米的并不都是猴子。中国的长白山地区的黑熊很多,东北地区俗称黑瞎子,东北人也喜欢说黑瞎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这些话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俗语中还有“掰开竹叶看梅花”的说法,比喻做事喜欢寻根问底。比如我们可以说:“无论怎么解释,他就是不相信,非要掰开竹叶看梅花。”
掰字在方言中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而且还形成了一些固定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们俩怎么说掰就掰了?”这里的掰就是分开、绝交的意思。又如:“咱说别的吧,说这哥儿们掰交情。”“掰交情”就是伤害感情、生分的意思。这种用法在北方地区使用特别广泛。北京人还用“掰开揉碎”来表示细细地讲道理,如:“就这么掰开揉碎地讲了半天,他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叫“掰腕子”的竞技游戏,两个人互相握住对方的一只手,肘部放在地上,摆正后同时各自用力,努力把对方的手腕压下去,直到对方的手碰到地面才算决出胜负。青壮年劳力特别喜欢这种比赛腕力和臂力的游戏,不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大家都一笑而过。不过这里的掰不再是分开的意思,而是扳倒的意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