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发扬蹈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发扬蹈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发扬蹈厉:fā yáng dǎo lì

词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词由:传说周初有个人,姓姜名尚,又名望,字子牙,号飞熊。早年曾修炼于昆仑山玉虑洞,后奉其师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曾隐居于番溪,垂钓渭水。八十岁时为周文王访得,拜为相,辅武王伐纣。他多谋善断,富于政治策略,知人善用。进军途中,约法数章,纪律严明,严禁欺凌百姓,取人财物。率师由西岐起兵,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终于灭纣兴周。后来,人们创制了一种《武》乐,来象征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这种《武》乐的舞蹈动作具有猛烈威武的特点。舞蹈时,要求精神奋发,手足齐动,踏地猛烈。

词义:原指周初一种象征姜太公伐纣时英勇威武形象的舞蹈动作。蹈厉;用足猛烈踏地;蹈:亦作“踔”。形容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亦作“发扬踔厉”。

书证:清·黄遵宪《西乡星歌》:“人不能容此嵚崎磊落之身,天尚与之发扬蹈厉之精神。”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现在‘民族主义文学’的发扬踔厉,或慷慨悲歌的文章,便是正在尽着同一任务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