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滔《落花》咏杂花落花惜花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杂花落花惜花·落花》咏杂花落花惜花诗鉴赏

黄滔

落花辞高树,最是愁人处。

一一旋成泥,日暮有风雨。

不如沙上蓬,根断随长风。

飘然与道俱,无情任西东。

晚唐诗人黄滔的这首《落花》诗.一发端便直写落花景象。英残红稀,花辞高树,一片萧条景色。花儿无私地向人间奉献了一片芳心。将美带给人们,也点缀了春天,然而却免不了凋零残破的结局。人们都知道花开时娇艳溢香,蝶舞蜂绕的景象甚是可爱。而面对着纷纷飘落的花,怎能不令人伤感呢。此诗只此开端便强调这“最是愁人处。”

“一一旋成泥,日暮有风雨”。进一步渲染落花堪怜的结局。倘若落花着地能安然保全,也教人稍感慰藉。但却在暮色中被风雨一一旋辗成泥,香消玉碎,其凄凉之景令人不堪目睹。然而,诗人并未到此止墨,而是在后四句里用了对比手法,以沙漠蓬草衬落花,以显落花更为不幸。沙上之蓬草,秋枯根拔,随风而飞,故又名“飞蓬”。诗人认为,蓬草根断随风东西飘转似还与其自身特点相符,从这个角度上看,落花还不如飞蓬。落地而成泥,其状更悲。诗人是希望姹紫嫣红的春天永驻,娇媚的花儿常艳的。然而,大自然是无情的,不管是落花,还是飞蓬,都脱不了零落成泥和随风飘转的命运。

诚然,若从人生艰难苦涩的观点出发,飞蓬随长风飘转不定,也甚是不幸。黄滔曾在一首《逢友人》的诗里用“飘蓬”来比喻人生的飘泊:“彼此若飘蓬,二年何所从,帝都秋未入,江馆夜相逢。瘴岭行冲夏,边沙住隔冬。旅愁论未尽,古寺扣晨钟。”看来“蓬”与诗人的命运确有相似之处。诗人写蓬的命运较落花为好,不过是为了衬托落花的更为堪叹。这种对比手法是成功的,比起单纯叹惜落花,艺术效果要好得多。

落花诗在唐诗中并不少见。比如李商隐的《落花》后四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将自己悲苦失望的身世之慨叹与咏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表现的景象与情感甚为凄凉哀怨。刘熙载《艺概》中主张咏物诗要“不离不即”,意即应在咏物诗中表现作者的情思,又要切合于所咏之物。黄滔这首诗便作到了这点,把自己人生的伤叹寓于对落花与飞蓬的咏叹之中。从黄滔的不少诗中看,他的人生之路也是坎坷不平的。“茫茫数年事,今日泪俱流”(《下第出京》)。“昨夜孤灯下,阑干泣数行……何人立功业,新命到封王。”(《下第》),这些诗写的都非常伤感。由此可见黄滔见落花而伤叹不是偶然的。

实际上,花开花落自有时。春老花落,燕蹴莺衔,成泥做尘,这本自然之理,未必值得大为伤感。心胸不同,态度也就有异,同样是在落花面前,陆游曾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坚贞气节;龚自珍更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来表达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给了人们以积极的启迪。但大多数封建文人免不了见落花而伤神,甚至用落花之命运以自喻。我们也不必苛求黄滔,艺术创作总该是后来者居上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