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落花惜花·惜花》咏杂花落花惜花诗鉴赏
陆龟蒙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
期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
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
花是美的象征,人们喜爱她,赞美她;人们希望春光永驻,鲜花长开。但是,花开自有花落日,美好的愿望改变不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诗人们只好通过笔墨来寄托自己的情思了。陆龟蒙的这首诗,就是这种惜花之情的自然流露。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这首五言诗的起首二句就立意新奇。诗人痛惜花之凋落,但却没有去刻意描写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的景象,然后借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感慨;而是出人意料地把人与花的寿命长短作一比较:人生在世,可以活到百年之久,而鲜花只能开放短短一个春天。起笔突兀,不同凡响。把有灵有性的人同无知无感的花相类比,而且比的是寿命之长短,看似荒谬。但从人与花都是大自然的创造物,都要遵循生老病死的规律来看,二者又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了。况且人们历来认为花能解语,花可悦人,人花之间也有灵犀相通呢。那么,人花寿命长短之比,就似在情理之外,而恰在情理之中了。
百年与一春,已经造成了人花之间存世时间长短的巨大反差。暗示了鲜花的红颜命短。诗的三、四句更拉大了这种距离:“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说不定哪一天狂风暴雨来临,盛开的鲜花倾刻之间就会没入尘土之中了。唐代诗人方干曾有诗描述花的这种遭遇:“可怜妍妍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殢空枝。”短暂的春天,暴虐的风雨,造成了花卉凄惨而令人同情的命运。
“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诗人设身处地,浮想遥遥:哪一个爱花人看到这一痛心结局,能不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呢?假如花真有思想感情的话,那它的忧愁和痛苦不知会超过看花人多少倍呢!这两句是全诗聚力凝情之笔,它不但把作者同情花,珍惜花,为花而忧愁,为花而哀惋的深沉感情突现出来,而且也使读者和作者一样心驰神往,进入了与花同悲戚、共命运的忘我境界,可谓体物入微,淋漓尽致。
纵观全诗,短短六句,寥寥三十字,看似平淡而蕴含颇深。有鲜明的对比,有透僻的说理,有深刻的联想,愁思绵绵,感情细腻,一片惜花真情跃然纸上。从结构上看,六句成篇是本诗一个特点,这在唐诗中也不多见。诗由六句组成,但却句句互应,联联相扣。吟读起来,自然流畅,丝毫没有四多八少之感。陆龟蒙颇有才气,诗作中三百言、五百言,乃至千言的长篇亦为数不少。此诗仅六句三十言,愈见诗人为诗并非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以诗言志;如水流归海,感尽而止,不拘泥于字数与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此诗一反咏物诗描述与议论相参的习惯,以议论贯穿全篇,对比鲜明,说理性强。以人寿之长比花命之短,以人愁之易去,比花愁之难解。六句诗一议到底而又步步深入,具有较深的感染力,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哲理诗。
此诗大约是陆龟蒙隐居松江甫里时所作。作者生不逢时,思想较为消极,只能寄兴于田园山水之间。但这首诗似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出他不甘老于户牖之下,力图有所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只能开一个春天,而且说不定早晚就会凋谢的花儿尚且争芳斗艳;生历百载,道路颇长的人为什么不能有所作为呢?这也许就是本诗的言外之意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