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娥《庭前梅树》咏梅花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梅花·庭前梅树》咏梅花诗鉴赏

李翠娥

粲粲梅花树,盈盈似玉人。

甘心对冰雪,不爱艳阳春。

这首咏梅短诗写得很有韵味。据《觅灯因话》记载,还有一段趣事。这首诗作者李翠娥,是淮扬一带著名倡妓。她通晓诗书,常怨恨自己身属乐籍不得自由。至元二年(1265)曾奉命被招至扬州总管官府处,她不得不去。总管命她唱歌。她回答说:“小时候未曾学过。”总管十分生气,哪有身属乐籍歌女不通乐之理,显然是故意怠慢。就问她:“你不通歌乐,你都学什么?”回答说:“学读史记、汉书等。”总管又说,你既然识字,就能赋诗,就指庭前梅树,要她以此为题赋诗,她便脱口而赋了这首庭前梅树。

这首诗最突出特点是,自然真切,语意双关。第一句“粲粲梅花树,盈盈似玉人。”将梅花比作佳人。盈盈是写其形态的美好轻盈。这种比喻本不新鲜,古人咏梅常用此法。宋周邦彦在《丑奴儿·大石梅花》词中就写道:“肌肤绰约真仙子。”苏轼《红梅》诗说:“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但二者是以“玉肌”“肌肤”为着眼点的借代法。李翠娥的这种比喻是通体之比,故周、苏二者是以小见大、精雕细刻法。李作是大笔勾勒粗线条的白描法,各有所长并不相同。接着二句是描写梅花的也即玉人的精神品格。“甘心对冰雪,不爱艳阳春。”选取梅花于霜雪中傲然的情景,寄托玉人心中的甘于冰清雪洁的志向。自然万物百草大都受春的滋润,喜欢春天艳阳。但在霜雪中开放的梅花却与众不同,心甘情愿独处于冰天雪地之中而毫无怨恨之语。却不喜爱那艳阳明照的春天。这也正是苏轼所说的“寒心未肯随春态”之意。这种孤傲品格为历代文人所激赏。陆游《卜算子·咏梅》就是借“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花的孤独自喻,表现了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政治处境,以及“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定意志。结合李翠娥淮扬名娼的身世来读这首诗,可以说以花自喻并非文人的专利,出自娼女之口的“甘心对冰雪,不爱艳阳春”也同样有丰富的内涵。包蕴着深沉的苦痛与不幸。寄托她冷然傲世的品格。表明她有一颗与世俗不同的心。文人诗句中,说到梅花不满意春天也颇多。陆游《落梅》就说:“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东君即指春天。当然,《觅灯因话》所载李翠娥事未必确实,或许也是文人附会之笔,但不管怎样,这首从梅花甘对冰雪不爱春处着眼,倒是很符合李翠娥一类女子身世性格特征的。宋代天台营妓即军中妓女严蕊的《卜算子》词所表露的感情与这首诗可看作是同调。词写道:“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追求自由、渴望摆脱营妓痛苦生涯的心情同李翠娥诗中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有共通之处。据说扬州总管听了李翠娥所吟之诗后,很惊奇为之感动,礼遇有加。过了些日子李翠娥就束发簪冠,披道士服装,拿着一份请出家为尼的条疏请总管批准。总管大笔一挥,作檄文一道授与她。她终身于洞真观。可称实践了“甘心对冰雪,不爱艳阳春”诺言、心地清净,于尘俗无缘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