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理论总是有比实践更加诱惑人的力量。人不是生来就喜欢向困难挑战,所以在困难和问题面前,理论总是要占绝大部分的优势。但生活不是只要会谈理论就可以继续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总要比从书本上搬来的强得多。有些人总是习惯把理论当做教条,视书本为圣经,在生活中碰到挫折之后只会一味地躲在书本教条后面,不懂得如何检讨自己。这样的话,这些人永远没办法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
很多人喜欢一遇到事情就求助书本中的各种教条,总是不愿意自己去面对。有时候借鉴经验是好事,因为可以不用自己钻牛角尖,但是也要选择性地去借鉴,因为那些经验有的时候恰恰会是生活中最致命的武器。因为我们的教条主义往往会掩盖我们对于生活真正的认识。如何才能读懂生活,就要看我们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学到什么,然后把学到的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生活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是新鲜的,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步的时候就要好好地在实际的生活与工作中武装自己的思想。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评论兵事,以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人。连他的父亲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赵奢并没有赞美赵括。赵括的母亲问赵奢此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存亡攸关的事情,赵括对它的谈论太草率。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倒也罢了,如果赵王要让他当将军的话,使赵军失败的人肯定是赵括。”
后来,赵括被任命为将军,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他母亲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规章制度,草率地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调遣变化莫测的部队,假装打败退却,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振,被困四十多天,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结果被秦军用箭射死。赵括的部队大败,数十万赵军被俘,秦国将他们全部活埋了。
这是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被秦国坑杀十万赵军的故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其中的道理我们未必都能明白。
没有实际经验的理论是空白的纸张。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所以并不能说赵括是个无知的人。只是他从来没有行军打仗,自然不太熟悉真正的战争是怎样的一种状况。他在与赵奢谈论军事时赵奢不敌,这更让赵括认不清楚自己实际的能力。赵括的这种心态本身就是错误的,他不了解战争更不了解生活,最终因他对兵法的生搬硬套和鲁莽大意白白损失性命与军队。
实际经验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砝码。赵括只是读过几年的兵书,对于行军打仗并无实际经验,他的旁边也没有一个可以助他之人。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规章制度,草率地任用军官。战场上的形式总是变幻莫测的,在那样一瞬万变的氛围下,除了要熟知兵法之外,平时打仗积累的经验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实战经验以及过度自负是赵括失败的两个原因。
要有成熟的心态和思想。赵括的思维过于单纯幼稚,白起只是略施小计,赵括就完全上钩,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赵括从未参加过实战,第一次带兵就出任将军,这样的安排本身也欠妥当。
所以,从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可以看出,平时多多参与实战是很有必要的,摆脱书本和教条的束缚,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很重要。而且我们发现问题之后要马上联系实际情况来解决,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书本上的理论,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且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要先慢慢地充实自己,不断地积累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厚积薄发,慢慢提高自己思考的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高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