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苦要少吃一个,就没有今天的我
古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任何人,要想成才、成功,只有不回避“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吃苦,在必要的“穷”和“苦”中得到锤炼,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方能体会到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得来的快乐,也才懂得珍惜。要知道,那些该吃的苦,如若少吃一个,都不会成就优秀的你。
其实,之所以要强调不能丢下吃苦的这一品德,是为了对人们意志品质的磨砺、锻炼、培养,我们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无不饱经了生活的苦难和精神的洗礼从而获得了意志与能力上的一种升华;而恰恰相反,那些衣食无忧、被人百般呵护的人或多或少在性格、品行甚至价值观上有缺陷,蜜罐里长大的人弱点多。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意志坚强的人来说,任何苦难都不足以让他心灰意冷,相反更加能鼓舞士气,激发其一定要做成大事的欲望。能吃苦的人,能够得到他所要的东西。吃苦即是成功之路,只有能吃苦才能转败为胜。对所有的人来说,希望和耐心是两剂有特效的自救药,也是人在患难中最可靠的依托和最柔软的依靠。确信无法突破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的是吃苦。
曾国藩刚开始办团练的时候,军中除了大量的湘军勇士,还有不少的绿营军,这使得曾国藩面临很多的问题。而且,在操练中,曾国藩始终坚持“吃得苦中苦”,对将士们要求十分严格,风雨烈日,操练不休,这对于来自田间的乡勇来说,并不觉得太苦。但是,对于那些平日里只会喝酒、赌钱、抽鸦片的绿营军来说,却像是“酷刑”,对此,绿营军上上下下怨声载道。副将不到场操练,根本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甚至对底下的士兵宣称:“大热天还要出来操练,这不是存心跟我们过不去吗?”曾国藩一方面忧心军队的操练;另一方面还要应付绿营军的捣乱,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当时,在长沙城内驻扎着绿营军和湘勇,绿营军战斗力极差,受到了乡勇的轻视,对此,绿营军十分愤怒,经常与乡勇发生摩擦。双方水火不容,摩擦不断升级。而且,绿营军是朝廷的正规军队,深得清朝庇护,曾国藩所操练的湘军不过是乡间勇士,无人庇护,于是,曾国藩只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军队,不得与绿营军发生冲突。即使曾国藩一再忍受绿营军的欺辱之苦,但仍改变不了现状,绿营军更加横行霸道,湘军进出城门都会受到公然侮辱。朋友看见曾国藩如此辛苦,劝他参奏绿营军,不料,他却推托:“做臣子的,不能为国家平乱,反以琐碎小事,使君父烦心,实在惭愧得很。”过了一阵子,曾国藩就将湘勇迁往外县,将自己的司令部也移到了衡州。
曾国藩在组建湘军之际,确实是吃了不少苦头,本身,组建军队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同时还遭受绿营军的挑衅,那确实是一段异常辛苦的日子。当时,咸丰帝下令曾国藩办团练,由于朝廷战事甚紧,也没给军队发放军饷,曾国藩作为军队的创办者必须解决军队的军饷问题,然而,这一切苦,曾国藩都以坚韧的意志忍了过来,他明白“只有吃得苦中苦,方才能为人上人”。历史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真理,在后来的历史中,湘军成为曾国藩的骄傲,也使得他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大功臣。
的确,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愿吃苦,是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教育有关系的。因此,我们要想从吃苦耐劳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应该将吃苦融入日常生活中,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多吃点苦,凡事靠自己,会对我们有所帮助的。
当然,你并不需要在生活中刻意让自己吃苦,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逼”自己去吃苦,忍耐力就会下降,不仅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还会产生受挫意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