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
韩非子曾经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韩昭侯和朋友在家里喝酒,喝得有点多,朋友一走,他就坐在椅子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韩昭侯身边有一个专门为他管帽子的人,还有一个为他管衣服的人。为他管帽子的人看见他衣服单薄,怕他受寒,于是,就轻手轻脚地帮他披上了斗篷。韩昭侯醒来时,发现身上披了斗篷,高兴地问道:“是谁给我披的衣服?”侍卫答道:“管帽子的。”韩昭侯听后,立刻变了脸色,下令卫士把管帽子的人和管衣服的人一起抓起来关押到了牢房里。
有人对韩昭侯的做法表示很费解,韩非子十分理解,解释说:“这管衣服的该做的事情就是管衣服,他没做好,自然要受罚,管帽子的该做的事情就是管帽子,他却去管衣服的事情,岂止该罚,简直该杀。”
韩非子这个例子体现的是法家的权术思想,尽管有些过于极端了,但也说明了一定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该做的事,不要无意或者刻意地去做些不该自己来做的事情,否则,轻则自讨苦吃,重则自取祸患。
一只猫爱上了自己的主人,便请求爱神把自己变成一个女孩。爱神同意了它的请求,将猫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主人与之一见钟情,爱上了她。后来,他们便结婚了。
一天,爱神想看看猫变成人后,是否也把习惯改变了。于是,爱神趁他们休息时,在卧室里放了一只老鼠。没想到少女一见到老鼠,就完全忘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她立即跳下床,去追赶老鼠,并想把它吃掉。
爱神见后,很是失望,便将她重新变回一只猫。
“为什么?”那只猫被变回原形,十分不满地问。
“做人最重要的是守本分,而你却忘了做人的本分。所以,你只能永远做一只猫。”
讲厚道的人一般十分本分。本分做人的另一个要求是,不该说的话也别说。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本分做人,就是做该做的事情,同时,说该说的话。
徐世勣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参加过瓦岗军,失败后投奔唐军,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因为开国后他被赐姓为李,同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单名勣。
李勣为人处世十分地谨慎。曾有一次,李治向大臣们征求意见,想要废掉王皇后另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遭到了一些重臣的反对,尚书右仆射褚遂良说:“王皇后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在临终之前,先帝还拉住陛下的手把王皇后托付给了我们了。陛下听到过这话,至今如在耳畔,王皇后并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轻易将她废除呢?陛下如果一定要废除皇后,那也轮不到武氏,武氏曾经跟随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
高宗没办法,又来征询李勣的看法。李勣却想,自己只是一个外臣,怎么可以干预皇帝的家事?弄不好招来杀身之祸,废立皇后成功与否,都与性命有关。同意废除王皇后,要是不成功,就将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废除王皇后,如果武氏被选中,那就更没他好果子吃。
李勣左思右想,怎么想怎么都觉得这个问题不是他能够随便插嘴的,只好含糊其辞地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问外人呢?”
高宗听了这话便下定决心,将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马上废除王皇后和肖淑妃,将武则天立为了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立即动手打击不同意拥立她为皇后的大臣,相继诛杀、贬谪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批人。李勣却因为当时没说话而避免了祸及自身,并且受到重用,负责审理长孙无忌等人的案子。
李勣不该说的话不说,才没有因越权说话的行为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人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说自己该说的话就够了,说得太多,做得太多,有时不一定是好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