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创造未来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用实际行动创造未来

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发明是1%的灵感加99%的血汗。”全国劳模、“五一”奖章获得者,上海宝钢集团的孔利明以他的成功印证了这句话。

少年时代的孔利明是一个经常让老师头疼的顽皮孩子。可是当小学五年级上自然常识课,老师谈到闪电、刮风、下雨,谈到瓦特、伏特、爱迪生等许多科学家的名字,还有我国的四大发明的时候,小利明听得是那么的安静、如痴如醉,他暗暗地发誓,长大了也要当个科学家。

有一次上手工课,做小电动机。应该说手工是孔利明成绩最好的一门课。他按照老师的提示第一个完成了任务,接上了电池后小马达立即转了起来。

一位代课老师对孔利明的手工产生了兴趣,叫他把原理写出来或者说出来,好给同学们作个示范。其实这位老师并不知道他是班上学习最差的学生,当时他憋了半天没写出几个字,更说不上一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一场哄笑。

但是,这位老师仍然表扬了孔利明,勉励他今后要把文化学习补上,长大了当个工程师、科学家。他第一次感到羞愧难当。从此他开始用功读书,初中时已成了一名好学生,各门成绩名列前茅。

学习的长进,更加深了孔利明对求知的渴望,他经常把家中的电器钟表进行拆装,有时还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装。这不仅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凡事总要为弄个明白而刻苦钻研的个性。

进宝钢工作后,孔利明非常热爱自己的那份电器修理工作,常常带着问题,一个人去图书馆、去书店查阅大量的资料。他认为知识如果不经常去充实,经验不经常去积累,那么现实中的许多谜团,就永远无法破解。

孔利明的第一次发明是在1990年。那时,宝钢厂内几百辆从日本、美国等引进的重型汽车开始逐渐老化,频繁发生故障,其中线路短路尤其令人头疼。因为现代高档汽车的线路非常复杂,而且又安置在转弯抹角的隐蔽处。

为判断一个短路故障点,孔利明和他的同事们每次都要拆卸许多部件,费财费力不算,更浪费时间,工作效率非常低。孔利明心里很着急,他想:“要是能发明一种仪器,能迅速、方便地判断故意的原因,该有多好!”

于是,孔利明决心付诸行动。搞发明谈何容易!开始阶段困难非常多,每次试验都以失败告终。时间一长,有些人不理解了,还产生了非议,孔利明自己也感到压力,甚至想:“我这是何苦呢?费了精力不算,还得不到别人认可,再说谁也没给我下达过这项科研任务,算了吧!”

但是,每当孔利明进入美丽的宝钢,走近那些熟悉的车辆,顿时他对宝钢的感情、维护设备的使命感、强烈的好胜心又油然而生,他又重新拿起那扔掉的线路板,重新回到了研究中。

多少个日日夜夜,孔利明已记不清经受了多少困难;有时花几十小时新做的线路板,一试验却在几秒钟内化作一股青烟,可他却始终相信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没能使他失去创新的勇气。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孔利明每次都从失败中去认真总结,再去思考新的设计方案。他从红外测定法、磁场定位法,逐步伸展为电振荡谐振跟踪法。按当时的实验效果,用他的手中小仪器,已经能测出隔离层厚度在10公分内的线路走向了,但还是无法在短路的故障点上定位,他再次遭遇了失败。

思维又一次进入了迷茫。这段时间的孔利明简直是着了迷,脑子里始终有几百个“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明白,关键问题还在于没有找到突破的灵感。同时,电振荡谐振的正确跟踪效果也给了他极大的启发,并使他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说也巧,那一天孔利明带7岁的儿子去影剧院观看革命电影《地雷战》,当看到影片中日本鬼子用探雷器探测地雷的情景时,他突然间找到了灵感:那鬼子的探雷器不正是自己设计中可以借鉴的吗?

于是,孔利明急忙赶回家,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忙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才想起儿子还在电影院里。当他急忙赶到电影院,电影早就散场了。急得满头大汗的他,终于在电影院办公室里找回了泪流满面的儿子。

孔利明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从“探雷器”的信号发生与接受的原理中获得了定位的灵感,很快就有了最新的方案,终于发明了“汽车电路短路检测器”。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汽车电路维修的效率,它的成功使原先令人头疼的线路短路维修成了一种工作乐趣,效率提高了几十倍。该发明于1996年获得国家专利,1997年获中国第六届专利新技术博览会的金奖。孔利明的这一次成功,来自于他的信念,来自于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来自他发明过程中花费的无数心血。

在这个基础上,五年来他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6项;解决进口重型汽车的疑难杂症253个;获技术秘密5项和先进操作法1项。共申请了国家专利50多项,46项授权,共创经济效益一千一百九十多万元。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工人发明家。

孔利明一直牢记着邓小平同志1984年2月15日视察宝钢时发出的“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的伟大号召,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在工作中永不停步,他正继续用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富有时代特征的智力型工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