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是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不朽名作。全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他通过对清明节时北宋都城汴梁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场景,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

传说,当年张择端住在相国寺里,潜心作画。有一天,宋徽宗带在护卫的保护下来到相国寺降香。到了相国寺以后,宋徽宗听说寺院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所以就派自己的手下蔡京去请这位画师。

宋徽宗和蔡京都很喜欢绘画,而且还是绘画的高手。于是,张择端就这样被召进了翰林图画院,而且亲自命题让张择端描绘出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

张择端同意了,但是也提出了要求,说:“我不想在皇宫里作画,请给我安排一个安静的地方作画吧。”

宋徽宗说:“可以。”于是,派蔡京为张择端在郊外找了一个安静的农舍。从此以后,张择端每天日夜兼程一心作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把这幅《清明上河图》画好了。

当蔡京把张择端的这幅画呈上给宋徽宗过目时,宋徽宗喜出望外,高兴不已,于是就把《清明上河图》收藏在了皇宫里面。

后来北宋灭亡之后,这幅《清明上河图》被金兵抢走了。张择端知道后,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呕心沥血,又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献给了宋高宗。但是宋高宗对画却不感兴趣,于是就把画送还给了张择端。

张择端内心不能平静下来,一气之下,将自己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投入到了火中,还好被家人及时抢出来一半,但是在这种悲痛的打击下,张择端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