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留个缺口给他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学会留个缺口给他人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著名企业家在演讲时,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了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

“零。”多数人这样回答。

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圈。

企业家笑了笑,他提醒大家:“请大家注意看,这既不是一个圈,也不是一个零,因为它根本没有闭合。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能够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能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在管理中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而表现在做人做事中,这是方圆做人的精髓所在。

在现实中,由于说话不严密而露出破绽,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有意这么做,故意露出破绽,给对方留一个缺口可钻,那么,你就可以真实地了解对方的心理。例如,你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某种方式透露给别人一些虚假的信息,若对方对事情的缘由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就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下面就是一则实例。

张某的妹妹一张借据找不到了,非常着急。张某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几天后,妹妹笑嘻嘻地说:“借据补来了。”原来,妹妹照他的主意发了封电报,要借方速速寄还2100元。然而,借方实际只借了1200元,看了电报后很生气,回信说:“我只借了你1200元,正准备还你。你不要昧着良心瞎说……”妹妹故意把1200元写成2100元,露出破绽,让借方更正。也就等于补写了借据。妹妹有了借据后,便写信道歉,说写成2100元是笔误,请求对方谅解。如果能够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那么它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不要故弄玄虚

有些事情没有必要故弄玄虚,以吸引对方。大家都不清楚的事,你却非要卖个关子,如果再加上手法拙劣,那么就真有可能会让人怀疑你的用心。例如,教师上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常常会时不时地边教边问学生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教师是“明知故问”,但如果问了也不会有结果,那往往会适得其反。

教师:“我刚才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们知道吗?”

学生:“……”

教师:“真是笨死啦,我都说过好几回了,你们再想想。”

学生:“……”

教师:“如果没有人回答上来,我这课就没法往下讲了。”

学生:“……”

教师:“你们都在听什么,这么重要的问题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我真是白费口舌了。”

说完,甩下书本走开了。事后,教师才发现是自己记错了,那个问题在别的班上讲过,而这个班却没有提及过。

说实话,这样的缺口最好不要留给别人。

2.试探意图不要太明显

有些人在向别人问话时,就像同小孩子交流一样,不讲一点艺术与技巧。比如,他想从某人口中得知一些消息时,往往会以一种试探性的语气问对方。多数时候,这种语气会让人非常反感,如:

“人们都说……你知道吗?”(既然人们都说了,你还来我这里求证什么?)

“听说你又……我怎么不知道呀?”(你就会装,知不知道你自己心里还不清楚?)

“你可比我好多了,唉!我的工资……”(一提到别人的好就哭穷,往往见不得别人好。)

3.自问自答型

自己明明在问话中已经把答案告诉对方了,却还需要对方回答你。这种方式也不太受人欢迎。如:“朋友都说我长得像某某明星,你看不像吗?”你想,你都这么说了,对方会怎么回答你,说“不像”,那不明着反驳你吗?说“像”吧,或许会多少让人有些违心。如果你长得确实像某某明星,不等你开口就会有人主动告诉你,不是吗?

所以说,不论在说话还是做事过程中,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要太生硬,也不要故设埋伏,让人怀疑你的用心。这件事情的方圆之道在于,真正的聪明人总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稍微隐藏一些,把自己愚笨的一面故意展现给别人,这种迷惑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让自己与周围的人取得和谐,同时,还可以免于别人对自己的防范。正所谓留一个缺口给别人,既成全了自己的“圆满”,也“释放”了别人的“完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