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在《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句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跟这句话相关的还有《韩诗外传·卷九》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树想要静止下来,而风却仍吹不停,这种来不及奉养父母的“风木之悲”,最是令人终身悔恨。

然而,孔子并不赞同“只要在家奉养父母”就是孝顺,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曾感慨地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强调孝顺父母“恭敬”远比“奉养”重要。

《后汉书·马援传》中提到,马援好骑,善别名马,这位相马的专家就曾说过:“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说明传闻不如亲眼所见,看到影子不如目睹实体;此外,我们今天也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所以,若能够在年轻时行遍天下,增广见闻,印证书本知识;学有所成之后,回到家乡陪伴父母,让老人家宽心颐养天年。如此,既能实现理想,又能兼顾孝道,岂不两全其美乎?

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如此感慨浮生若梦:“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指天地是万物栖息的客栈,光阴犹如百代流动不息的旅人。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难免会顾此失彼,到底要“出国游学”乎、“在家孝顺”乎?这种两难问题常常令人不知所措。

时代转变,今天许多父母为儿女铺好一生顺遂的道路,认为子女若能争气地漂洋过海取得国外学位光耀门楣才是孝顺之道。遇到不喜欢出远门的子女,父母还可能搬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男儿志在四方”等掷地有声的大道理来训勉,可是,等到儿女取经去也,又开始天天想念。所幸今日科技发达,“电子信箱”“即况视讯”等电脑网络无远弗届,虽是分隔两地,却犹如咫尺天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