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重头戏是到亲朋好友和邻居家拜年。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即向长辈叩岁;贺年指平辈相互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中开始。正月初一一早,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要将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年后,人们外出拜年,互道“过年好”。
旧时人家,倘亲朋过多,难以一一登门,便差使仆人带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写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称为“飞帖”或“投谒”,类似于今天流行的贺年片。各家门前贴有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专门承收飞帖。大户人家还要特设“门簿”记录客人飞帖,其首页通常虚拟四位“亲到者”以图吉讨彩:一是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二是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三是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四是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
大约从清代起,拜年又兴“团拜”新式。有记载云“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便是一段有关拜年新礼仪的真实记录。时至今日,只要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祝福,拜年已不拘于定式,贺卡拜年、电话拜年、电邮拜年、短信拜年都是不错的选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