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潇洒一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处世潇洒一点

季先生语录:

为什么人们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呢?我个人觉得,这能提高人们的和为贵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团结。

谈到潇洒,季先生将它分为真潇洒与假潇洒两类。季先生认为,像刘伶的“死便埋我”这样的表面潇洒是假潇洒,因为其内心终究还有忧惧,比如怕死,怕掉脑袋。而真正的潇洒,是表里如一的潇洒,“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人生旅途中,讲到为人处世之方,我们要学习和具备的是真潇洒,而非假潇洒。一个为人处世能真潇洒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与人为善,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进而平静自己的生活。

讲到真潇洒,季先生很钦佩俞平伯先生。据季先生说,有一天,俞先生剃了个光头,昂首阔步,走进清华园。当时整个清华园内只有俞先生一人是光头。众人见到光头的俞先生,无不指指点点。但是俞先生却不管众人的看法和说法,照样平静自如地登上讲台去讲课。在课堂上依然摇头晃脑地高声诵读宋词。读完之后,完全沉浸在对词篇的欣赏和回味中,连声高呼:“好!好!就是好!”

季先生认为,这就是真名士的真潇洒。

我们说,处世要潇洒一点,要真潇洒,就要如季先生所赞扬的俞先生一样做真潇洒的人,这样才能真的怡然自得。自然而然,在怡然自得中会看轻甚至忽略别人的看法、说法以及指指点点,难听的、好听的,概而不听,或者一听则过。这样一来,就难以与他人发生争论,自然,冲突和矛盾也便减少了。冲突和矛盾少了,与人为善还会远吗?与此同时,安宁的日子还怕会没有吗?

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也是真正的潇洒之士。其处世之潇洒,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据史料记载,壮年的苏轼被贬黄州。当时苏轼在黄州一身农民着装,俨然是一介草民,布衣草鞋,日日出入于阡陌之中。但是,当时的他,并未因贬官而痛不欲生,愤世嫉俗,也没有怨天尤人,伺机报复,而是潇洒自如地带着弹弓去江边游玩、打鸟。日日赋,作词,写赋。其笔力,其文风,毫不锐减。他的《赤壁赋》和《水调歌头·大江东去》便作于此时。而苏轼的浪漫情怀和潇洒气息从中也能一目了然。

事实上,苏轼一生跌宕起伏,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得志,但是他总能以豪放和潇洒淡然处之,笑谈生活,笑谈人生,与人为善,享受内心安宁的日子。

人一生中,烦恼众多,有许多的苦和痛,哪里计较得这许多?所以,不如索性潇洒处之。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其实可能并非有那么重要,要知道,我们是为自己而活。别人中肯的意见,我们可以听;别人的伤人恶语,我们听不来,“人多势众”,哪怕是一人吐一口唾沫,也可能把人淹死。而不论是哪一种,听完之后,可取的,就取而用之;不可取的,则潇洒地笑而忘之。

若是循着别人的看法和说法活着,难免会陷入哗众取宠的尴尬境地,甚至可能会弄巧成拙,让人笑话。而这样的处境也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因为得到的不是别人应有的尊重,而是充当了众人的笑柄。

因此,人生在世,我们就应当如季先生所推崇的那样——潇洒一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