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存葆(1946— ),部队优秀作家。山东五蓬人。1964年参军,长期深入沂蒙山区和部队。1981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先后两次去前线参战、采访。其后发表了短篇小说《云马岭的啼声》、《母亲,孩儿对您说》等;报告文学《将门虎子》、《“战争之神”的眼睛》等作品,其中《将门虎子》获全军对越自卫还击战创作一等奖。1982年发表了著名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获1983年中国作协举办的全国四项文学奖的一等奖。1984年又发表了优秀中篇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高山下的花环》是对军事题材文学的重要突破。其一,突破了写英雄人物“神化”、“净化”的束缚,成功地塑造出一些既崇高又平凡,既纯净透明又丰富复杂,既凝聚了时代精神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当代军人形象。梁三喜是一个忠于职守、公而忘私,具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精神的优秀基层指挥员的光辉形象。靳开来是一个性格坦露、是非鲜明、无私无畏、耿直豪爽的英雄。赵蒙生是一个由落后青年转变为时代英雄的形象。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雷军长等形象也别具一格,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其二,突破了反映军事题材的作品只写敌我矛盾,而不敢写内部冲突的戒律。小说不但写了敌我矛盾,而且大胆地写了军内矛盾和存在于我们社会的矛盾。作品通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英雄连队悲壮斗争的描绘,不仅热情地歌颂了那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人民解放军官兵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公而忘私,舍生忘死,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牺牲精神和高尚的心灵;同时,作品也严厉地批评了那些只顾个人利益,而在部队里搞不正之风的恶劣行为,揭露了部队和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化。其三,这部作品突破了军事文学即“战斗文学”的狭隘圈子,使军事文学社会化有了长足的进展。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主要是运用精采的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写梁三喜,主要是写他留下的一张欠帐单和给玉秀的一封信(遗书),从而把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地揭示出来。作品的语言朴素、细腻、个性化,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