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劝学用典名句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这句古语,讲的是学习的不同递进阶段。由博学到笃行,才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提出的是思考、学习和实践的问题。他认为,这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知与行应该是合一的。“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如果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律己修身结合起来,与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那么所谓学习就可能会走入虚幻的歧途,难以做到学以润德、学以修身、学以创业,难以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善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邓小平同志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学习型政党不是学历型、不是书本型,而是实践型。既要学习,更要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工作中,这样才算是真正学会了、学活了、学好了。

■原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释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句中的五个“之”字指的都是学习对象——各种知识。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细地向别人询问,缜密地进行思考,明确地分辨是非,踏踏实实地去践行。

这段话把做学问分成紧密相连的五个环节,或者说是五个递进的阶段。“博学”强调学习首先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审问”是第二个阶段,“审”,意为详细、周密。即对知识要详细地探询,刨根问底,真正弄懂。之后,还须通过认真缜密的思考来消化,这就是“慎思”。“明辨”为第四阶段,对所学知识要加以分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否则,所谓“博学”就会良莠不齐,真伪不分。“笃行”为最后阶段,“笃”有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要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中庸》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循序渐进地治学,那么“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