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5 彩色片 81分钟
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谢尔盖·米凯良 编剧:亚历山大·盖尔曼 摄影:符拉基米尔·楚马克 主要演员:叶夫盖尼·列昂诺夫(饰波塔鲍夫)符拉基米尔·萨莫依洛夫(饰巴塔尔采夫) 奥列格·扬柯夫斯基(饰索洛马亨)
本片获1976年苏联国家奖金,全苏电影节大奖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苏联某建筑托拉斯第33营建处。该处二工段工地主任丘宾刚从城里领回一大笔奖金,兴冲冲地来到工地。各队的工人们都兴高采烈地去领奖金,但波塔鲍夫领导的施工队17名队员无一人露面。丘宾亲自把奖金送上门,没想到队长波塔鲍夫和队员们众口一词地说:“我们拒绝领取奖金”丘宾愣住了。他追问原因,波塔鲍夫说:“只有到托拉斯党委会上,才说明理由。”
党委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出席者有:党委书记索洛马亨,经理巴塔尔采夫,干部处长柳巴耶夫,总调度师弗罗洛夫斯基,计划处长沙图诺夫,瓦工队长考赤诺夫,女起重机手莫特罗舍洛娃。应邀列席会议的有:第33营建处处长契尔尼柯夫和工地主任丘宾。波塔鲍夫和他的骨干队员——共青团小组长托里亚也出席了会议。
波塔鲍夫在会上开门见山地说明他们拒绝领取奖金的理由。他说,在过去一年中,由于工地停工待料,工人们的收入受到损失。现在发给工人的这一点点奖金抵不上工人正常工作的收入,因而去领这笔奖金是不合算的。如果在这一年中没有停过工,让工人干满了活,收入也不减少,然后再发给工人一些奖金,那才是真正的奖金……我们认为,奖金是对工作的一种评价,如果我们这次接受了奖金,就意味着我们承认这种评价……难道我们同意停工吗?
经理巴塔尔采夫承认波塔鲍夫说得有理。工地上停工待料是事实。他建议工程领导人今后要特别照顾波塔鲍夫施工队,使其停工减少到最低限度……波塔鲍夫回答说,可以给一两个施工队吃偏饭,让他们挣够钱,但我们来参加党委会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停工如此普遍的情况下,托拉斯怎么会超额完成计划呢?他说,他知道最早的那个工程计划已经打报告要求削减了,现在完成的是削减后的那个计划,因此没有理由得到这笔奖金……接着,他对工地上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状况作了一番描绘:平时停工待料、窝工浪费的状况是常事,不仅如此,还白白浪费工人的劳力,图纸改了,也不及时通知工人,致使他们还要加班加点去亲手毁掉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这笔损失算到谁头上?还不是算到了国家的头上……波塔鲍夫拿出两本厚厚的笔记本,笔记本上的数字说明,原来的工程计划本是可以完成的,削减计划没有任何根据,因此领来这笔奖金就不合法。
波塔鲍夫这一番话使大家为之震惊。在场的人都对此作出不同的反应。为了对波塔鲍夫笔记本上列举的数字是否准确进行核实,大家一致推举本托拉斯经济学家米连尼娜组成一个班子负责此项工作。波塔鲍夫本来对提供他数字材料的人保密。到这时,他要求休会10分钟。他说要把这个人找来。他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过了片刻,米连尼娜走进屋来。大家都感到惊奇,怎么刚刚提到由她来负责数字材料的核实工作,她就露面了呢。波塔鲍夫也随即进屋,他向大家宣布:为他提供数字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经济学家。大家不禁瞠目结舌。米连尼娜也感到不好意思。她嗫嚅地说:平时工人们对她十分友好,当工人们请求她帮助时,她认为这个请求是合理的,便答应了他们。说完后,她退出了会场。这意外的情况使会场气氛十分紧张,大家屏息地静待事态的发展。看来,数字无需核实了。于是波塔鲍夫提出最后的建议:鉴于削减计划缺乏根据,超额完成计划就不符合事实,因此没有资格领取奖金,那么就应该把全部奖金给国家银行退回去。这也就是他们要求参加党委会的目的。
波塔鲍夫的建议犹如晴天霹雳。每个参加会议的人都从个人角度阐述了意见:有的表示赞成,有的坚决反对,有的举棋不定。这时会议主持人党委书记索洛马亨郑重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波塔鲍夫施工队的建议恰恰表示出工人的责任感。对此我们要慎重对待。正当索洛马亨发言时,工地上来电话通知:波塔鲍夫施工队的部分队员已经去领奖金了……这消息犹如给波塔鲍夫头上泼了一盆冷水,他等不及会议的结束,便失魂落魄地退出了会场。
到这时,持反对意见的人说:“会议该结束了吧?”党委书记说:“会议继续下去。部分队员去领奖金正说明工人对党委不信任,我们不能不理睬他们的意见,不能让他们感到失望……现在我们对波塔鲍夫的建议进行表决。”表决结果是:三票对三票。大家的目光都转向原来持反对态度、此刻尚未表态的经理。出乎大家意外的是,经理巴塔尔采夫竟举手表示赞成。巴塔尔采夫和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明白,如果波塔鲍夫的建议得以通过,就意味着经理巴塔尔采夫将被解职。
【鉴赏】
1971年,苏共24大宣布苏联已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新的“历史阶段”。苏共领导号召电影工作者通过科技革命时代的生产成就来表现新的英雄主义,表现人的价值。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苏联却不断暴露出阻碍生产发展的种种严重问题,以及工业企业中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出现的各种违法、混乱的现象,这一切不能不引起苏共领导的关注、人民的不满和艺术家的思考。一时间,便涌现出一批反映工农业战线上各种问题的被称之为“生产题材”的影片。这类影片不同于50年代反映工厂和集体农庄中先进思想与保守势力、先进人物与落后分子之间的斗争的影片。70年代生产题材的作品试图从更广的范围,更高的角度来反映社会心理的变化,从生产可以把一个人纳入现代社会轨道的观点,可以反映一个人道德观的角度来阐述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编导也试图通过揭示工业生产中的矛盾冲突来反映科技革命时代的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当家作主的思想。
《奖金》是生产题材影片中第一部意义深远的代表作。这部影片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平。它的公映引起从领导阶层到广大观众的普遍重视。作者原来写成的是一出舞台剧,剧名为《一次会议的记录》,由列宁格勒剧院上演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因此原作者又将它改写成电影剧本,扩大了其中的内容,受到更为普遍的欢迎,被认为是70年代生产题材作品的新样板。
《奖金》一片具有极为突出的特点。首先使人震惊的是影片创作者第一次大胆地揭露了70年代苏联企业生产中存在的令人关切的问题。通过101建筑托拉斯某项工程中极其混乱的现象,揭露了总经理等人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削减计划、骗取奖金等一系列劣行,引起工人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样痛切地揭露生产弊病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影片完成后曾被禁映达一年半之久,可能就是因为它触动了生产企业中的症结,而引起有关领导的不满。当然,限于历史背景影片也无法提出彻底解决问题的良策。
《奖金》是以一个富于真实性的戏剧矛盾为中心:即波塔鲍夫施工队如何拒领奖金而展开的。观众很想知道波塔鲍夫在党委会上会说出是什么原因,他们的理由是否充分,他们又会提出什么建议,出席会议的每个人对此有什么反应,他们的建议是否能通过,总经理最后的态度如何,等等,这一切牢牢地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创作者的意图是:并非表现事件本身,而是表现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是否领取奖金涉及当时苏联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准则,观众作为一个有权参与争论的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剧情之中,因而一个被认为是枯燥的生产题材的作品却使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奖金》是对生产题材作品的一次探索。它没有闭锁在“生产题材”范围内,而是在对现实进行广泛概括的背景上向着深刻的社会分析和心理分析方面发展。它是艺术干预生活的代表作。创作者的表现重点更多是放在剧中人物的观点的冲突上,而不仅是性格的冲突上。正是这些观点的冲突决定了建筑托拉斯的命运。出席党委会的是各个方面的负责人,他们不仅有着分工的不同,还有着素质、性格方面的差异。在会议进行中,出席者对波塔鲍夫的发言作出的反应,便显露出几种心理状态,几种世界观,几种道德观,值得人们玩味。创作者在这方面没有花费多少笔墨,但是仅从这些人的只字片语,情绪反应,微小动作,便充分揭示了他们细致的心理变化和不同的性格特征。此外,这部影片还避免表现“生产环境”,以免使人感到乏味。因此对于生产题材影片中的“生产”的概念应当从结构上去理解,而不是从布景造型上去理解。
影片创作者在对生产中的实际矛盾进行揭露的同时,也涉及工人的道德、公民责任感、崇高的理想等等方面。影片提出了70年代工人作用的新概念:工人不再是复杂的社会机构中的“小螺丝钉”,而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在70年代的工人思想中,不仅有“我的”,还应有“我们的”这一更加重要的概念。这一点可能也正是引起电影评论家和电影理论家的重视,并对此片一再展开讨论的原因。
随着生产题材影片的出现。一种新型的“实干的人”类型的主人公走上了银幕。《奖金》中的主人公波塔鲍夫便是一个公认的典型。他有文化,有觉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原则性,他遵守纪律,敢于和不符合国家利益的领导进行斗争,而在进行斗争时又很讲究策略。他被称之为“70年代的当代英雄”,他的出现表明了“时代的要求”。缺少了这种人,无论是科技革新、生产的高效率、工程的高质量等等都是谈不到的。《奖金》使“实干的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这也是影片的主要成就之一。此外,波塔鲍夫所坚持的东西与当时苏共领导层的要求是一致的。这也是苏共领导人当时一再肯定这部影片的原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