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妮和克莱德》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7 彩色片 111分钟
美国塔泰拉-希勒公司摄制
导演:亚瑟·佩恩 编剧:戴维·纽曼 罗伯特·本顿 摄影:伯内特·格菲 主要演员:沃伦·比蒂(饰克莱德·巴罗) 费·唐娜薇(饰邦妮·派克) 迈克尔·J·波拉德(饰莫斯) 吉恩·赫克曼(饰巴克·巴罗) 艾斯特尔·帕森斯(饰勃朗绮·巴罗) 丹佛·派尔(饰弗兰克·哈默)
本片获1967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摄影两项奥斯卡金像奖,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编剧奖
【剧情简介】
影片以一组警察局的黑白档案照片开始。那是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一对银行抢劫犯邦妮和克莱德的照片。
邦妮是德克萨斯州西达拉斯的女招待,喜欢写几句诗,自我陶醉,充满幻想。她初次看见克莱德时,他正打算偷她母亲的车。他满不在乎,无所顾虑的作风一下子就吸引了她。克莱德毫不掩饰地告诉她,他因持枪行劫入过狱,为了逃避劳动,砍掉了自己两个脚趾。他在她面前逞英雄,大摇大摆进一家店铺抢衣物,向天开了一枪,然后随手偷了一辆车带邦妮进城。克莱德成了邦妮心目中的英雄。在汽车上她迫不及待地向他表示爱意,但克莱德毫无反应。
他们闯入一间空农舍。克莱德教邦妮开枪。农场原来的主人哈里斯一家来向他们的老家告别——由于没有如期付款,农场已被银行没收。克莱德气愤地向写着“不得入内”字样的告示牌开了一枪,哈里斯也用他的枪打碎几块玻璃泄愤。分手时克莱德对哈里斯说:“我们要抢银行。”
第一次抢银行,克莱德有点紧张。汽车开到州农业银行门口。银行里冷冷清清。克莱德佯装取款。出纳员说,银行三周前就停业了,根本没有钱。克莱德大感意外。为了在邦妮面前好作交代,他强迫出纳员到门口亲自对邦妮说明情况,并悻悻地开枪把银行的玻璃窗打碎。邦妮忍不住哈哈大笑。
克莱德又进一家店铺抢食物。不料卖肉的突然举刀从后面砍来,克莱德大吃一惊,打伤卖肉的之后赶快逃跑。在车上他惊魂未定地对邦妮说:“他为什么要砍我呢?其实我并不想伤害他。”卖肉的住进医院。警察让他看一叠通缉犯的照片,从中他认出了克莱德。
邦妮和克莱德到汽车加油站。站上青工莫斯得知他们要抢银行,也想入伙。为表示自己有胆量,莫斯取走了钱柜里的钞票。晚间,三人投宿汽车旅馆。邦妮期待克莱德有所表示,但克莱德却装睡,大声打鼾。
他们决定抢劫明科拉银行。邦妮和克莱德进银行抢钱,莫斯在车上接应。可是当二人抢了钱跑出银行时,却因为莫斯把车停到了停车处一时倒不出车而得不到及时接应。银行职员追出门来。一个职员扑到汽车引擎的盖子上,克莱德慌忙向他开枪。一枪正好打在他的脸上。
三人躲进电影院,电影院正上映着1933年的歌舞片《掘金女郎》。克莱德心神不定,痛骂莫斯误事,害得他打死了人。可是邦妮却全神贯注地听琴吉·罗杰斯的歌《我们在钱堆里》。回到汽车旅馆,克莱德劝邦妮暂时先回家躲躲,邦妮不肯。她的真情打动了克莱德,他主动对她爱抚,但又力不从心。
克莱德的哥哥嫂嫂巴克和勃朗绮来到,全家合影留念。邦妮和克莱德拍了一张拿枪的相片。克莱德告诉巴克他们抢银行,还打死了一个人。巴克决定入伙。他们找到一个没有人住的房子,作为他们的“家”。巴克订购食品。可是食品店送货上门的小伙计发现这伙人有大把钞票并且大白天拉上窗帘,便去报了警。警察包围了这幢房子,双方交火。巴克打死了一个警察。五人全部脱逃。一路上勃朗绮歇斯底里地闹着要回家,可是巴克告诉她,他打死了警察,再也不能回家了。邦妮被勃朗绮的尖叫吵得心烦,第一次和克莱德发生了争吵。
继续上路的时候,巴克给大家念报上登载的“巴罗匪帮”的报导。克莱德很得意。汽车停在湖边,克莱德下车小解。巡逻队的警官弗兰克·哈默发现了汽车,正待走近观察,被克莱德缴械捆起。邦妮恶作剧,让“巴罗匪帮”和他合影一张照片寄到报馆去。她还故意强行和哈默接吻,被哈默唾了一脸。克莱德大怒,把他推落湖里。不过最后还是把他拉起来,放在一条小艇上任其漂流。
现在他们抢银行已经很老练了。在德克萨斯州抢了银行,就沿着高速公路跑到俄克拉何马州。追踪的德州警察不便越过州界,他们便放心地停车路旁进行分赃。当汽车没有油的时候,他们就驶到一个小镇上另偷一辆。车主尤金和女友维玛起初想追他们,后来决定放弃,掉头折返。可是巴罗兄弟一伙反倒不依,也掉转车头,追上他们,强迫他们上车一同去兜风。巴克甚至还给这两位客人讲一头喝白兰地的公牛的故事。到天黑时,邦妮得知尤金从事殡葬业,觉得不吉利,便把二人赶下了车。
邦妮开始闹情绪想她母亲。克莱德决定冒险陪她前往探望。巴罗一伙和邦妮的亲戚在一片沙地上举行野餐。克莱德安慰邦妮的母亲,答应以后他们成家立业时住处离她不超过三英里。但邦妮的母亲说:“你们如果住下来就必死无疑了。”
晚上,在汽车旅馆里邦妮心情不佳。克莱德打发莫斯和勃朗绮去买烤鸡,以便和邦妮单独呆一会儿。途中勃朗绮对莫斯说,她很想念自己当浸礼会牧师的父亲,渴望过安定的家庭生活。莫斯在店里不慎露出了手枪,被当地的一个副警长看见。很快一辆装甲车和大批警察包围了汽车旅馆。一场激战,结果是巴克头部受伤,勃朗绮眼睛被打,五个人狼狈地逃到河边。拂晓时候,他们又被警察包围,汽车被击毁。邦妮、克莱德和莫斯泅水逃跑,巴克身亡,勃朗绮被活捉。过河时邦妮和克莱德受了伤。上岸后,他们又偷了一辆车,由莫斯驾驶,一直开到路易斯安那州阿卡迪亚莫斯父亲的农场。一路上邦妮和克莱德昏昏沉沉。汽车停下找水的时候,那些失去土地搭棚栖身的农民围着车张望。
老莫斯对于儿子和劫匪混在一起很担心。他表面上对邦妮和克莱德客客气气,心里另打主意。正好这时复仇心切的弗兰克·哈默从双目缠着绷带的勃朗绮嘴里探听到巴罗一伙里有一个叫莫斯的青年,便顺藤摸瓜找到了老莫斯。
邦妮和克莱德对此毫不知情。趁养伤期间邦妮完成了她断断续续写的诗《邦妮和克莱德的故事》,并寄到报馆发表。克莱德很开心,觉得这下子人们都会记得他了。两人在田野里享受着大自然的景色,情绪很好,第一次成功地做爱。邦妮很满意。克莱德要求她嫁给他。回到老莫斯家,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邦妮问克莱德,如果一切从头开始他会怎样做。克莱德想了想,答道:“我会到我们没有作过案的州去生活。”邦妮没有作声。
第二天,阳光灿烂。邦妮、克莱德和莫斯驾车进城。莫斯听他父亲劝告,进了城便找地方躲起来。邦妮和克莱德在车里久等他不来,发现旁边有辆警车,急忙返回老莫斯的农场。半路上他们看见老莫斯的货车抛了锚,克莱德下车过去帮忙。这时,一群鸟儿突然从路旁的矮树丛里扑翅飞出。克莱德感到不妙,但已经晚了。机关枪猛烈地扫射起来,邦妮和克莱德全身中弹而亡。
【鉴赏】
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一对银行抢劫犯邦妮和克莱德的故事,是拍摄一部好莱坞影片的上好材料。过去已有两位好莱坞导演以邦妮和克莱德为原型拍过影片:一是弗立茨·朗1937年的影片《你只活一次》;一是尼古拉斯·雷伊1949年的影片《他们在夜间生活》。可是亚瑟·佩恩却把这个故事拍成与传统的好莱坞影片迥然不同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崛起的导演亚瑟·佩恩既继承了好莱坞电影的传统,又受到战后欧洲艺术片,特别是新浪潮电影的影响。《邦妮和克莱德》同时具有惊险片、警匪片、传记片、喜剧片、恶剧片等特点。它不同于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惊险片,又不同于詹姆斯·邦德的动作惊险片,它是一种具有社会评论性质的、发人深思的惊险片。风格上,它的情节淡化、分段结构、基调和节奏的转换等等,都使人想起欧洲的艺术影片。
1967年影片上映后,观众和评论界都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许多人由于影片表现的暴力而对它进行攻击。一时间这部表现非法份子的影片似乎本身成了非法的,引起很大争议。只是在它的制片人(也是男主角),好莱坞具有
自由思想的电影家沃伦·比蒂作出不懈努力争取再度公映,以及它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同年的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因为电影语言和式样上的创新而获得好评之后,美国国内才对它重新认识。影片离经叛道的思想受到年轻一代观众和影评人的重视,它成为一部票房上和评论上都很成功的影片。社会对《邦妮和克莱德》的态度的转变,使它变成电影界的一件大事。《时代》周刊以它的剧照作封面。英国的《女王》杂志甚至宣称:“1967年是《邦妮和克莱德》年。”《邦妮和克莱德》成了60年代最有影响的影片之一。
《邦妮和克莱德》是一部以反对暴力为主题的暴力影片。过去,好莱坞影片在“海斯法典”的约束下,没有血腥暴力的镜头。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开放,美国电影以分级制取代了“海斯法典”,血腥暴力的镜头也纷纷在银幕上出现。《邦妮和克莱德》赤裸裸地、真实细致地拍摄开枪打死人的场面,开创了好莱坞电影对暴力的新的表现形式。亚瑟·佩恩认为,充分表现暴力正是为了反对暴力,暴力是社会造成的。影片里特别暴力的场面——两场伏击战——都不是巴罗一伙针对社会,而是社会针对他们的。河边围剿的一场戏里,勃朗绮双目流血嚎叫着,巴克在地上垂死痉挛,一群警察在围观,好像猎人得意地看他们射中的野兽在挣扎;全片最后一场戏里,邦妮和克莱德被莫斯的父亲出卖,落入圈套,从树丛里扫射的机关枪把他们打得全身是洞,像筛子一样。克莱德的死是用慢镜头拍摄的,表现出一种凄凉的味道。这种处理手法后来许多导演纷纷仿效。
亚瑟·佩恩一向以善于刻画遭到社会遗弃的人著称。他的影片往往以过去的年代为背景,却真正切中时弊。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后生育高峰出世的孩子已成长为一代青年人。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但经历着越南战争带来的信仰危机,对现实不满,反对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吸毒,性解放,向社会挑战。这种思想上的动荡正与经济大萧条时期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有着某种共同的地方。邦妮和克莱德是普通的美国人,他们一心追求个人幸福,但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克莱德这个强盗,与30年代以来好莱坞警匪片中的剽悍、大胆、神出鬼没的匪徒形象不同,他既不剽悍,又不大胆,带点孩子气,瘸腿,还是性无能。但是他和邦妮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如一有机会就摆姿势拍照片,写关于自己的诗寄到报馆发表。他们需要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可是得不到。于是,暴力便成为一种显示个人存在的手段。影片暗中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与其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老死,不如痛痛快快地活,干干脆脆地死,留下一个漂亮的形象。暴力在《邦妮和克莱德》里既荒谬又深刻,既无目的又有针对性。当克莱德向被剥夺了房屋土地的农民宣告要去抢银行时,他并非深谋远虑的,只是带着任性孩子的随意性,而且还有点腼腆。可是一旦他作出承诺,便一心一意去干,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银行大盗”,因而不知不觉落入了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无法回头,注定只能过流窜的生活,直到灭亡。这种完全没有预谋的、轻率的犯罪活动,比精心策划的罪行更令人震惊。
《邦妮和克莱德》曾有过另一个译名《他俩没有明天》。这译名很形象地描绘出他们悲剧性的命运。不论邦妮和克莱德,还是勃朗绮和巴克,都渴望有一个家。但是,连这样起码的愿望,结果都不可能实现。暴力产生的根源在社会。但是以暴力反对社会,其结果只能是破坏了社会,也毁了向社会宣战的个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