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9 彩色片 18本
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崔嵬 编剧:杨沫 摄影:聂晶 主要演员:谢芳(饰林道静) 康泰(饰卢嘉川) 于洋(饰江华) 于是之(饰余永泽)
【剧情简介】
狂风呼啸,海浪拍天,一位年轻俊美的姑娘快步走向海滩。她站立在一块大礁石上,面对大海,一双美丽的大眼充满泪水,紧闭的嘴唇显示了她的倔强。她突然投入大海。紧接着,一位暗中跟着她的青年急忙扔掉手中的雨伞,纵身跳入海中。
男的叫余永泽,女的叫林道静。余永泽的骑士精神、亮晶晶的小眼睛以及温柔的微笑,使林道静深深感动。她向他诉说了自己的不幸——为逃避屈辱的婚姻来到这里,却不料又碰上不怀好意的家伙,她不堪忍受这社会的黑暗而自寻绝路。他们谈易卜生的娜拉,谈诗,谈人生。他佩服她的志气;她钦羡他的才华,于是沙滩上留下了他们相爱的脚印,大海边留下了他们相亲的倩影。
余永泽要到北大上学了。依从余永泽的意见,林道静留下成了杨庄小学的女教师。一天,林道静正给学生上课,天上传来了飞机声。忽然,一群溃退下来的东北军士兵涌进了关帝庙(学校)。面对士兵的横冲直撞,一位教师上前同他们争执了起来。这时一位名叫卢嘉川的大学生模样的青年上来将他们劝解开。卢嘉川告诉士兵们说,他们之所以无缘无故被命令撤退下来,不得不把可爱的家乡东三省让日本人践踏,都是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人的爱国激情。林道静也感到这位大学生身上好像有一股吸引力,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人们的抗日情绪鼓动起来了。
受卢嘉川的启发,林道静在课堂上向小学生们宣讲起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不料遭到校长余敬唐的无理阻挠,一气之下,她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火车没有进北京站,在站外就停住了。原来“北京大学南下请愿团”的学生正在车站进行抗议活动,号召人们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示威请愿,要求抗日。在这里,林道静又看到了那位卢嘉川,看到他面对军警的威胁毫无惧色,从容镇定地指挥学生,不仅感到担忧,更感到敬佩。而此时,她也希望能看到余永泽。当学生坐上工人的货车开往南京时,林道静不禁激动地举起了欢送的双手。
林道静见到了余永泽,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南京。余永泽谎称自己这几天身体不适而搪塞过去。但他马上向林道静表示,他想她,他恨不得马上和她结婚。林道静告诉他, 自己想做个独立自由的人,不想早结婚。林道静在北平四处求职,可是都一一碰了钉子。余永泽趁机劝诫她说:“这个社会,大学毕业同样是失业”,又柔声地哀求说:“你别再瞎跑了,和我住在一起罢!我会使你幸福的!”……
他们同居了。余永泽忙于毕业前的“外交”,林道静面对无所事事的家庭生活感到烦闷。除夕的夜晚,余永泽为谋毕业出路而宴请胡适的秘书,却不料等来了家乡的佃农魏老三。魏老三是因生活困窘来长辛店找儿子不着,身上又无回家的盘缠而来向大少爷求助的。余永泽打心眼里厌烦,出于无奈,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想打发走魏老三。魏老三脸痉挛了起来,颤巍巍地转身向外走去。余永泽出去接电话。林道静追上了魏老三,给了他十元钱和一包馒头,并祝老人一路平安。老人感激不尽。余永泽看到这些,极度不满,他对林道静说:“拿着我的钱装好人,这是什么意思?”林道静愣住了,像不认识余永泽似的,好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好,对不起……我会还你!”
余永泽忙于出去见胡适,林道静被同院住的学生白莉苹拉到了她的房间。这里,学生们在相聚度除夕。一曲《松花江上》,悲愤、昂扬,激起了大学生的思乡之情,激起了大学生的亡国之恨。这时,卢嘉川也来到了这里。他为大家分析了形势,给大家带来了红军的消息,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找到真正的出路。听了卢嘉川有力的话语,林道静又一次感到惊喜,感到自己明白了许多以前从没有想过的道理。
卢嘉川告诉林道静,个人命运跟大众的命运相联,才有出路,并介绍她看了许多革命书籍。余永泽为此感到不安,并恨起卢嘉川来。一天,卢嘉川来到林道静家。林道静告诉了他自己的读书收获, 自己好像刚从迷梦中醒过来一样。她希望卢嘉川能介绍她参加共产党。卢嘉川告诉她,要想当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必须到实际斗争中去锻炼。他动员她参加“三·一八”纪念日的集会。余永泽知道了,更是感到惶恐不安。
“三·一八”这天,林道静很早就来到了北大校园。钟声响了,集会开始了。学生们像八卦阵似地举着旗子向集合地点跑去。林道静碰上一位叫郑谨的人,一同伫听学生领袖的演讲。不久,反动军警冲进了校园。卢嘉川和其他学生领袖一起带领学生同军警们展开了搏斗。
敌人在四处搜捕,卢嘉川面临被捕的危险。他来到林道静住处,希望她能帮他做几件事,林道静爽快地答应了。按照卢嘉川的吩咐,林道静出去联络地下同志。当她回到家里时,发现余永泽赶走了卢嘉川。她脸色变了,激怒地盯着余永泽说:“如果他(指卢嘉川)今天晚上被捕了,我就认定是你出卖的。”
卢嘉川三天没来了。他曾交给林道静一包传单,并告诉林道静,如果他三天之内没来取,请她把传单烧掉。此时,林道静感到异常痛苦。夜深了,林道静化装成俏丽的贵妇人,惊慌然而又顽强地将卢嘉川留下的传单贴到了街上。卢嘉川牺牲了,可红色标语依然出现在街头。知道了林道静所为,余永泽感到惶恐,更感到无望。林道静毅然与余永泽分手了。
学生领袖戴瑜被捕后叛变了。他利用林道静的单纯,套她说出了贴传单的事。林道静被捕了。企图占有林道静的国民党省党部委员胡梦安将林道静放回公寓监护起来,妄想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使林道静悔悟。在郑谨、好朋友王晓燕以及王晓燕父亲王教授的帮助下,林道静逃离了魔掌。
通过王教授的介绍,林道静在定县当了一名教师。这时,革命的火种已引向农村。原来学生领袖李孟瑜化名江华,也来到了定县。在江华的启发下,林道静不仅教书,也深入到农民家中,并为他们的贫困生活所震惊,她开始认识到了农村革命的意义。秋收到了,江华组织农民进行了一场抢割麦子的斗争。林道静协助江华做了不少工作。斗争胜利了,敌人要报复,林道静在定县呆不下去了。江华让她去北平找郑谨。临别之际,林道静又一次向江华提出了加入组织的要求。江华鼓励她继续努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林道静回到北平,因地下组织遭到破坏,没有找到郑谨,却碰上了已成为电影演员的白莉苹。因白莉苹的“介绍”,林道静又一次落入了魔掌。胡梦安再次软硬兼施逼林道静就范,林道静把“悔过书”撕得粉碎,朝胡梦安甩去,并冲上去打了胡梦安两个耳光。
林道静被打得遍体鳞伤扔进了监牢。想不到,在这里她碰到了郑谨。郑谨向她和同牢房的小俞妹妹讲了一对革命夫妇在牢中坚贞不屈、坚持斗争的事,希望林道静也能生命不息,斗争不止。郑谨牺牲前,将自己的一件红色毛衣送给林道静作纪念,并相信她一定会找到党。
日军步步进逼,国民党仓惶南逃。这时,江华也到北平继续领导学生运动。在王教授的帮助下,林道静获得了自由。一天,王教授在家庆祝林道静出狱。林道静发现叛徒戴瑜竟成了好朋友王晓燕的男朋友。但此时林道静已经成熟了,表面上她不露声色,及时将情况告诉了江华。
一天,江华告诉她说:根据她在监狱中的表现,组织上已经决定吸收她入党了!面对鲜红的党旗,林道静庄严地举手宣誓。她和江华一道,带领着学生群众走上街头,面对敌人的镇压,勇往直前。
【鉴赏】
《青春之歌》是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影片。它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同志的高度赞扬。公映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青春之歌》热。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许多城市的影院,一天24小时轮转放映《青春之歌》,观众通宵达旦地排队购票。在1960年初《北京日报》等单位组织的影片评选中,它获得了很多的票数。1960年,该片在日本上映,许多日本青年和工人看后,都表示要向影片的主人公林道静学习。这是因为林道静这一典型形象概括和体现了那个时代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点,展现了许多小资产阶级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艰难历程。作为电影,这一形象的成功,除了借助于原小说的影响和基础外,主要得力于编导思想的正确。
本片导演崔嵬是一位经验丰富、才华出众的革命的电影艺术家。在谈影片改编的指导思想时,他说:“剧中发生的一切事,都要通过林道静的眼睛看见,通过她的耳朵听见,要围绕林的成长进行。”他还说:“有人说林道静应是没有缺点的英雄,我不那么看,我认为林道静只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她有过动摇,有过脆弱和幼稚的东西,但经过革命的锻炼,最后她成熟了……”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编导,使作为电影的《青春之歌》比作为小说的《青春之歌》在情节上更为精炼,人物成长的过程也更为清晰、全面。围绕着林道静的性格发展,电影对小说提供的情节加以重新组织和必要的补充。像林道静与卢嘉川第一次会面时,东北军撤退下来的士兵在小学里与教师的纠纷;林道静从北戴河回到北平时正好碰上学生南下请愿团的卧轨斗争;林道静在定县参加农民的麦收斗争,等等,都为林道静这个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影片从林道静投海自杀开始——依恋爱情——向往革命,参加三·一八集会——掩护卢嘉川,贴传单,与余永泽分手——第一次被捕脱险——参加农村斗争——第二次被捕入狱——成为共产党员,站在斗争的前列,这样,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思想行动成熟的轨迹就显得异常明显;而以跳海自杀为开篇到行进在革命队伍中结束,前呼后应,更是形象地表明了青年知识分子必须与革命运动相结合才能在斗争中得到进步成长这个真理。
影片的主人公由著名演员谢芳扮演。虽然当时谢芳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歌剧演员,但她的气质与影片主人公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并在歌剧中已饰演过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通过谢芳本人的刻苦努力,林道静也就被谢芳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了。以表演林道静母女二人自杀为例试作说明。林道静作为一名青年女学生,因身世悲惨,不堪忍受屈辱的婚姻,想抗争又走投无路。她孤零零地站立在一块礁石上,海风在狂吼,白色的纱巾在前后扑打,美丽的双眼充满着悲愤之情,紧闭着的双唇显示了倔强,经过内心的搏斗,她跃身跳入海中;她的母亲秀妮则是个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村妇女,因受地主侮辱生下林道静后被撵出家门。这在旧社会,对一位软弱的农村妇女来说,意味着死路一条。因而她自杀时,更多的是一种麻木、痴呆的绝望神情。她是不自觉地蹒跚到河边时晕眩之中落入河中的。谢芳一人扮演这两个角色,把她们不同的神态情状、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谢芳善于运用她的眼神来表现一些很难用动作形象来表现的东西,这一艺术功力,在《青春之歌》中显得尤为突出。林道静入党宣誓那场戏,要求林道静握着拳头长时间注视前方一动不动,也不说一句话。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少有的,可是用它来表现林道静此时的激动心情和坚强决心,作为艺术上的夸张又是真实、必要的。这就要求表演者要善于运用她的眼睛,让眼睛说话。影片中,我们也从林道静注视党旗,含着激动的泪花的眼睛里,感受到了她心中那种喜悦和澎湃之情,将一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壮烈。再比如,影片开头林道静悲凉绝望而忧伤激愤的双眼;沉醉在爱情里,当余永泽不得不离开杨庄时那种依依不舍、惆怅的眼神;在火车站遇到南下示威学生时眼中流露出的激动与拘谨;同余永泽毅然决然地分手后落下的一滴痛苦的泪水;对卢嘉川从敬仰到爱慕到心心相印的不同时期的眼神,都具体而又深刻地表现了林道静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的心理情绪和感情色彩。怪不得,1961年谢芳随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日本时, 日本朋友和华侨同胞都亲切地称她“林道静”。
《青春之歌》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展现出来的一种蓬勃的气势,就像一首激越的歌,一首战斗的诗。
崔嵬不仅是位电影艺术家,还是位革命者。他对革命、对艺术、对同志都有一股热情。他度过了火焰般的革命的一生,也使他导演的许多电影至今仍像一团火似地燃烧在人们的心中。他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对于八年抗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历,因此,他导演的《青春之歌》也就显示出了动人心弦的气魄。这种风格具体表现在电影中,便是对几个重要场面的处理。如“南下请愿”,“除夕之夜”,“卢林就义”等等。这些场面,经过渲染和抒发,让人感到心潮澎湃,整部影片也因此显得波澜壮阔。林红就义这场戏,是影片的精华所在。小小的牢房里,只有三名难友,背景和人物非常简单。可是通过摄影机角度的不同变化,画面构图也就显得区别有致,人物的不同姿势、动作就犹如一幅幅深沉凝重的油画。从林红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坦荡胸襟和坚强意志,从小小牢房里,人们看到了革命的未来,悲壮之情随之油然而生。“南下请愿”、“三·一八纪念日”以及影片的结尾,都是大场面。导演把握住了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从而将这些场面表现得既有宽度,又有深度。特别是影片的结尾,使人看到革命形势不可阻挡,也使人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腐败;在突出江华、林道静等个体形象,以表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坚强不屈的同时,也展现了一般群众的革命激情和斗争精神。在那轰轰烈烈的斗争场景里,个人命运同革命大众相结合才有出路这个中心主题,再一次得到鲜明的形象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