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诫》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十诫》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6 彩色片 (宽银幕) 219分钟

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摄制

导演:西席·地密尔 编剧:艾尼亚斯·迈肯基 小杰塞·拉斯基杰克·盖瑞斯 费雷德里克·弗兰克 摄影: 洛亚尔·戈里戈斯 约翰·瓦伦 瓦拉斯·凯利 主要演员:查尔顿·赫斯顿(饰摩西) 尤尔·布连纳(饰拉美西斯) 安娜·巴克斯特(饰奈费尔提莉) 塞德里克·哈德威克爵士 (饰法老赛撒) 约翰·德莱克(饰约书亚) 德伯拉·派该特 (饰尼利亚)本片获1957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响音、最佳特技效果两项奥斯卡金像奖; 1958年国际犹太教联合会托拉金奖




【剧情简介】

上 集



前奏音乐结束后,大幕徐起。73岁高龄的电影大师地密尔走上舞台,开宗明义地对观众说:“你们将要看到的,是一个3000多年前发生的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争自由的故事;它的主题是‘自由的诞生’和‘律法的建立’。”

地密尔继续讲述神的创造和人的善恶。化入全景:青铜雕塑般的以色列奴隶们头对地、背朝天,在埃及监工的皮鞭下修建神庙。一个利末族以色列(希伯来)女奴生下一个健壮的男婴。因为法老下令要将所有的以色列男婴扔到河中溺死,女奴便把孩子藏在一个用蒲草编成的篮子里,放入河中,向远方漂去。妈妈留下他的一半头巾,希望有朝一日能破镜重圆。孩子的姐姐在芦苇丛中走着,守护着河中可怜的弟弟。埃及公主美奈特和一群宫女正在河边戏耍,她发现了蒲草篮子,见一个可爱的男孩在里边哭泣,顿生怜悯之心,便打发走年轻宫女,把孩子抱出来。一位老侍女见状既惊又喜,趁公主不注意,把篮子中孩子的半条头巾藏在怀中。公主美奈特视男孩为己出,奉若掌上明珠,给他起名“摩西”(从水中拉上来的意思),法老赛撒和王宫内外都视摩西为埃及王子。而他的生母却只能被找来作奶妈。

摩西长成一个魁伟英俊的青年人,法老赛撒十分喜欢他,甚至胜过喜欢自己的亲生儿子——傲慢、凶残的拉美西斯。摩西和拉美西斯也是一对天生的仇敌。拉美西斯不仅认为摩西是自己继承法老金冠的政敌;而且视他为自己的情敌——拉美西斯深爱美貌聪慧的王妃奈费尔提莉,而奈费尔提莉却更爱摩西。拉美西斯因此视摩西为眼中钉、手中刺。

拉美西斯倨傲不逊,不断征战。为了赢得法老垂青,摩西征集大批劳工,修建巨城。在埃及监工的鞭打折磨中,以色列劳工苦不可言。奴隶约书亚被悬在半空中制作浮雕,烈日当空,口渴难耐。送水女尼利亚路过此地,他下来想喝点儿水,但遭到监工巴伽鞭打,被迫升到高处继续干活。在他脚下,奴隶们正在运输巨大的石料。一位老妇人在石碾前涂抹润滑油时,衣带被石碾压住,十分危险。送水女尼利亚请求监工巴伽让工人停下来,但遭到辱骂。千钧一发之际,约书亚从高空滑下,和尼利亚一起找摩西求情。摩西喝令停工,救出老妇,他没有想到这就是他的生身母亲!在这次历险中,摩西对约书亚极为欣赏,约书亚也和尼利亚互萌爱情。这一切都遭到巴伽的仇视。

奴隶们患难中并没有忘记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和神的许诺。他们不时反抗埃及人的压迫,还组织起来,砸仓分粮。摩西在法老面前抱怨说:“连奴隶们都崇拜他们的神,而我却只能为你效劳。”一天,老侍女拿出那半截头巾,对王妃奈费尔提莉说摩西是希伯来人的后裔。王妃怕声张出去,便杀人灭口。摩西正巧进来找王妃,意外发现了另一半截头巾,便问养母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奈特带他去见生母,母亲只说了一句话:“亚伯拉罕要通过我的儿子实现他的鸿图大业。”摩西让她发誓,让她看着自己的眼睛,说明她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生身母亲。老妇人晕倒在地,摩西把两块头巾联在一起,明白了真相,百感交集。

拉美西斯不遗余力地四处败坏摩西的声誉。摩西弄清他的身份后,常和希伯来苦工一起干活。当他体会到奴隶们受着非人的折磨时,便开始帮助他们。一天,当监工巴伽命令劳工们剁草和泥作砖时,一位老人不堪忍受巴伽的鞭打,说了一句:“我们不是动物,我们是人,是神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人!”巴伽恼羞成怒,扔短刀朝他刺去。摩西从泥浆中抱起老人的遗体向岸上走去。老人死前用微弱的声音向上帝祈祷自由,使摩西深受感动。

巴伽看中了年轻美貌的尼利亚,将她盛装打扮,要占为己有。约书亚跳到后院放火,想救出心上人。巴伽叫人前来抓住约书亚,把他吊起来,残酷抽打。摩西闯进来,夺过鞭子,用短刀杀死巴伽,救出约书亚,并对他讲述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一个老仆人偷听到他们的谈话,随即向拉美西斯报告。

拉美西斯证实了摩西是奴隶的后代,又以杀人罪为由把他捆绑起来,带到法老面前,说出了摩西真实身世和所作所为,举座皆惊。法老心灰意冷,命令把他吊在洞中,严加拷打。王妃奈费尔提莉虽然也知道了摩西的身世,但是仍然衷爱于他。几天后,拉美西斯把摩西放逐沙漠,以期他葬身沙海。临别时拉美西斯扔给他一根拐杖,奸诈地说:“奴隶将成王。再见吧,曾经是我的弟兄的家伙!”

摩西在西奈半岛的沙漠中忍饥挨饿,受尽煎熬。他顶风冒沙,艰难地行进。画外音叙说着不堪回首的历历往事。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水囊中再也拧不出一滴水。摩西历尽艰辛但仍坚持着,默念着“为了神的计划”,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当他惊喜地看到远方的一片绿洲时,终因精疲力尽,晕倒在树丛中。

那片绿洲的附近正是犹太祭司流珥居住的地方米甸。这天,他的七个女儿到井边打水饮羊。长女西坡拉发现了晕倒在树丛中的摩西,正要上前搀扶,忽然来了三个蛮横的牧羊人,强行夺取她们的水桶。正在这时,摩西醒来,用木杖打跑了牧羊人。女孩们感激不尽,争着为他喂水,帮他洗脚。然后,摩西被带去见她们的父亲,并在那里住下来,成为流珥家的牧羊人。

一天晚上,长女西坡拉在野外牧羊,流珥和朋友们在家中举行舞会,让摩西从舞女中选一位作妻子。但是,摩西一个也没相中。他来到野外,向西坡拉倾吐了爱情。他们互相爱慕,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位共同的神。不久,约书亚也来到米甸,帮他照顾羊群。一天,摩西来到和烈山。突然,一丛荆棘中冒出火焰,耶和华神向摩西显现,命令他回埃及并带领他的人民争取自由。他回到米甸,妻子和约书亚发现他的头发和胡须都花白了。但是,摩西却精神振奋,因为他已经被神的圣灵充满。

下 集



法老赛撒一病不起,死前还念念不忘摩西。他死后,拉美西斯成为新王,实行铁腕统治。奈费尔提莉成为王后,并为他生下一位王子。摩西和兄弟亚伦回到埃及,并找机会参加了拉美西斯召见外国使者的仪式。轮到摩西献礼时,拉美西斯嘲讽地说:“来自至高无上的王国的人,带来了你的神的话了吧!”摩西提出要“把以色列人带出埃及,因为这是根据神的律法,而不是听命于其他任何人。”摩西说完,伸出手杖,扔到地上。手杖马上变成一条大蛇。法老拉美西斯也不示弱,扔出两条手杖,变成两条大蛇。但是,他们很快就被摩西手杖变成的大蛇咬败。

摩西来到以色列人中间,但是埃及官兵很快赶来驱散他们,并把摩西和亚伦带到宫中。拉美西斯不但拒绝摩西的正当要求,反而竭尽刁难之能事。为了让他知道耶和华神的威力,摩西让亚伦用手杖变魔术。顿时,法老王宫内外的泉水、河水全部变成鲜血。拉美西斯十分害怕,躲进深宫,仍坚持不让希伯来人出埃及。摩西挥动手杖,一霎间,电闪雷鸣,下起了冰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冰雹落地,燃起大火。法老拉美西斯为此惊恐不已。而王后奈费尔提莉仍眷恋摩西。她不顾丈夫的威严,偷偷来见摩西。摩西重任在肩,严厉拒绝了奈费尔提莉的纠缠。

耶和华神为了使埃及人放以色列人离去,继续通过摩西向法老施加压力。在这一年的正月十日夜晚,以色列人根据神的旨意,开始过“逾越节”。他们杀公羊羔取血吃肉,并把羊血涂在门框和门楣上作记号。当夜,蓝色的云彩遮住了弯月,黑色的烟雾四处滚动,耶和华降灾于埃及,杀掉所有头胎儿子。凡用羊血作了记号的犹太人,都免于灾难。法老拉美西斯和王后奈费尔提莉的独生子也成为牺牲品。为此,拉美西斯精神几乎崩溃,只好同意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埃及度过了430年被奴役的生活后,耶和华神终于把他们领向了返回故乡、建立新生活的道路。就连当年和埃及人狼狈为奸、并抢走了约书亚的恋人尼利亚的希伯来工头达森也加入了这支大军。

王后奈费尔提莉对摩西由爱变恨,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复仇心理。当近百万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兰塞后,奈费尔提莉利令智昏,怂恿拉美西斯率兵去追杀摩西和他的人民。当摩西率众抵达红海岸边宿营时,拉美西斯率领大队兵马赶来。以色列人兵慌马乱,进退两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摩西得到耶和华神的启示。他把手中的手杖伸向敌兵,一道冲天的火柱挡住了埃及人的去路;他又把手杖伸向大海,海水马上左右分开。摩西指挥众人一一迅速穿过。拉美西斯及其率领的兵马见状大为惊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犹豫很久,等待以色列人到了对岸,拉美西斯才下令继续追赶。当埃及军队全部进入海底的陆面时,摩西又一次挥动手杖,刚才被分开的海水马上合拢,埃及全军葬身海底。拉美西斯只身返回王宫,这位从来不相信神的法老感叹地说:“上帝就是上帝!”

经历了数年的艰辛,以色列人走出了西奈半岛的沙漠,来到西奈山下的旷野。达森趁摩西登西奈山拜神之际,蛊惑人心,企图让尚未安定下来的以色列人忘掉他们的神,而去崇拜一头金牛,并煽动他们及时享乐,甚至胡作非为。百姓中顿时帮派纷争,道德堕落,景况愈益混乱。耶和华神洞察一切,十分恼怒。在西奈山陡峭的悬崖上,在摩西身边,他用飞旋的火焰写下了“十诫”。摩西取下刻有“十诫”的两块石板,回到山下。目睹人们的堕落,他痛心疾首,高声宣讲耶和华神的律法。人们有的在听,有的在嘲笑、喧闹。摩西愤怒地将石板扔向围着金牛狂欢乱叫的人群,击毁金牛,随即电闪雷鸣,山崩地裂。以色列人的败类达森和金牛以及那些疯狂的异端分子都被裂开的地面吞没。其余的人们如梦初醒,对耶和华神和他的“十诫”顿生敬畏之心。

又是40年过去了。自强不息的以色列人凭着对神的坚定信仰,终于看到了上帝应许他们的那块土地。但是,年迈的摩西并没有和他的人民一起奔向蓝天下新的地平线,而是站在一片高处,把那根神奇的手杖传给约书亚,嘱咐他把记载着“十诫”的《圣经》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遵守神的诫命,去争自由。



【鉴赏】

西席·地密尔(1881-1959)是国际电影大师,也是国际影坛、特别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圣经题材电影”导演。1923年他拍摄了黑白无声片《十诫》,把《圣经》中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和现代人违背先哲律法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曾经引起很大的轰动。地密尔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是作为一名电影艺术家,从那时起,他就坚持认为拍摄“圣经题材电影”,不能仅仅宣传《圣经》的教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壮观的景象、生动的人物、戏剧性的情节和电影化的构成,去表现人类的罪孽和灵魂被拯救的必要性。1927年,他拍摄了配音影片《王中王》,用电影手段讲述了耶稣基督的故事。许多观众因看了这部影片而成为基督徒,接受耶稣基督为他们的救主。1932年,他拍摄了反映基督教早期历史的影片《十字架的标志》;1956年,他拍摄了《十诫》这部不论对探索宗教题材文艺创作规律还是对推动电影艺术本身发展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

影片《十诫》忠实于《圣经》的主题,侧重于“十诫”的背景及其意义,但并未局限于《圣经》中对犹太人出埃及的描述。为了更完整的表现摩西的生平和业绩,创作者还参考了霍华德·法斯特的小说《埃及王子摩西传》中的有关素材。影片的主要特色是它那雄伟壮观的场面、结构严谨的叙事、历史感强的服装道具、令人赞叹的特技效果、生动逼真的表演、与画面水乳交融的音乐和音响,以及节奏鲜明的剪辑等等。这些方面的成就使它在当年的奥斯卡竞争中成为热门话题;在国际影坛上也曾引起轰动效应。

除了著名的“大迁徙”和“过红海”等段落外,在表现犹太奴隶大军修建巨城的场面中,高大的城墙、硕大的石碾和渺小的人影形成极为鲜明强烈的对比。当老妇人差点儿被碾死时,这种对比和快速的剪辑一起,创造出一种强烈的戏剧张力,让观众参与剧情当中,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种对比手法在塑造摩西的形象时也发挥了电影语言的修辞作用。摩西长大成人后,以王子的身份参加法老的升殿受礼仪式,受到包括法老在内的众人的喝彩;整个场面生气盎然,色调明快,令人神往。在他身份大白,又犯有杀人罪而被带上法老的殿堂的段落中,鞭声和开门声连在一起;他在殿堂上受到辱骂,整个场面调子低暗,显得紧张沉重,又令人担忧。在表现出埃及的段落中,地密尔不但渲染了场面的宏大,而且穿插了许多生动的细节,如鸭子啄食、儿童赶鸡、新生儿出世等等,以表现生活的艰辛和寻求自由的意义。

影片的最后一个段落具有史诗般的韵味:犹太人在西奈沙漠经历了40多年的磨难,终于看到了未来的家乡——远方蓝天下有青山、有绿水的大地,那个神早就应许过的地方。这时摩西停住了脚步,慢慢登上一道山岗,深情地目送他的人民走向新的家园。他矗立的形象如同大理石雕塑,记载着犹太人数百年的沧桑,使人看到历史的积淀和人类文明的新开端。“把《圣经》一代一代传下去,去争自由”的嘱托和浑厚的音乐声以及大远景中走向远方的人们的背影融为一体,使人沉浸在历史和现实交织的旋涡之中,去回忆过去,憧憬未来。这时,银幕上迭印出两行大字:“十诫早已写就,律法必须成全。”

摩西的形象塑造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地密尔根据米开朗琪罗著名雕塑《摩西》的形象造型,选择查尔顿·赫斯顿(后来曾因扮演《宾虚》的主人公而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饰演犹太人首领和先知摩西。赫斯顿此前当过飞行员,演过戏剧和电影,既有健壮的体魄、英俊的面容,又有相当的艺术经验。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赫斯顿埋头研读《圣经》,像主人公摩西3000年以前所作的一样,他熟背“摩西五经”(《圣经》的头五卷书),反复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并且赤脚走过西奈山的石路和沙漠,体验人物的经历和感情,从而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先知摩西的艺术形象,得到普遍的认可。我国观众熟悉的“秃头明星”尤尔·布连纳先饰演埃及王子拉美西斯,后扮演埃及法老,也以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完成了角色创造,得到了普遍好评。

为了取得逼真的银幕效果,75岁高龄的地密尔和他的创作班子在埃及修建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古城。影片中展示的城墙上的巨幅浮雕、城门两边的蹲卧石狮和城外大道两边高耸的狮身人面雕塑群像,以及建城过程中巨大的石碾和人山人海般的劳动场面,很容易使人想到在文明和残酷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他们还深入埃及西奈半岛的高山和沙漠,实景拍摄犹太人出埃及时悲壮的历史场面。在拍摄这个段落时,地密尔动用了一万两千多人,一万五千多牲口,行进队伍长达三英里。为了拍好埃及士兵驾战车追赶犹太人的高潮段落,地密尔雇用了数千名埃及军人,并训练四个月之久,使他们具有应有的技巧并酷似当时的形象。拍摄过程的一天,地密尔爬上一架一百多英尺的梯子指挥调动,忽然感到胸部疼痛,下到地面后,便精疲力尽。大夫发现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要他在影片和自己的生存之间做出选择。他用了一个晚上反复祷告,第二天就回到拍摄现场,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摄制任务。他的电影天赋和坚强毅力始终受到人们的尊重。

“把《圣经》故事搬上银幕首先在于诚实,而不能自欺欺人。”这也许就是地密尔成功的秘诀之一。影片完成后,他再也没有拍摄新片。三年后,他在纽约与世长辞,结束了长达45年的电影生涯。但是他为人类文明留下了50多部长故事片,其中包括他的《圣经》题材影片,尤其是这部将永存电影史册的巨片—— 《十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