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马雅可夫斯基《青春的秘密》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苏联〕马雅可夫斯基·青春的秘密》经典诗文赏析



不,

这些不是“青年”,——

他们钻进草地,

躲进小船,

在一阵阵

尖叫和胡闹之间

用烧酒

把喉咙

“涮一涮”。

不,

这些不是“青年”,——

他们趁着

春夜良宵,

装模作样

穿着时装招摇,

用特宽裤脚

把林荫道

打扫。

不,

这些不是“青年”,——

他们感到

血液里发痒,

就在恋爱市场上

浪荡,

零售自己

生命的朝阳。

难道说

这就是青春?

否!

光靠“十八岁”,



条件不够!

青年——

是这样的人:

他们见到

老战士的队伍

日渐稀少,

就以全体

孩子的名义

宣告:

“我们决心

把大地上的生活

改造!”



汇入战斗的共青国际,

谁的努力

使劳动日

变得愉快

而轻松,——

“青年”

这个称号

属于

你!

(飞白 译)



大胆地干预生活是马雅可夫斯基诗歌战斗风格的重要特征。 《青春的秘密》之所以传诵很广,影响极大,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大胆地干预了青年的生活。这首诗明确地告诉读者,什么样的人不算“青年”,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青年”, 怎样才能有美好的“青春”。

诗歌开头部分就明确指出这样几种人“不是‘青年’”:他们或者钻进草地,躲进小船,猜拳行令,借酒消愁,或者穿着时髦的喇叭裤,趁着春夜良宵,装模作样,招摇过市;或者成天角逐于情场,拍卖自己,碰见一个漂亮人儿就不惜发动一场战争……难道这就是青春吗?不!即使这样的人满了十八岁。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青年、才有青春呢?诗人在后半部分明确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具有远大理想并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的人,才配具有这个称号。这正是“青春的秘密”。这首诗对我国广大青年也不无意义。在“四化”建设的今天,那些不是“青年”的青年,不妨读读这首诗。

诗的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前面部分告诉人们,那些人为什么不是青年;后面部分从正面着眼,树立起真正青年的形象。先抑后扬,逐层深入,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同时,前后两部分由否定和肯定形成强烈的对比,是非明确,观点鲜明,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诗歌还运用民歌的复唱手段,使诗句整齐,排比对称,节奏均衡、优美,便于吟诵和记忆。此外,该诗用语形象,比喻切贴,如“用烧酒/把喉咙/‘涮一涮’”, “用特宽裤脚/把林荫道/打扫”, “在恋爱市场上” “零售自己/生命的朝阳”等句,都令人叫绝。

(赵善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