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失而复得记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反对本本主义》失而复得记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这两句至今被人广泛引用的经典名言,我们都知道其出自毛泽东之手,出自毛泽东早期的一篇着作《反对本本主义》。

然而,这篇被称为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着作的《反对本本主义》,曾由于战争的原因遗失了30年,其失而复得的传奇故事,颇值得我们来回顾一番。

《反对本本主义》的原名是《调查工作》,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着作。从1928年下半年开始,在红军中所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其主要表现为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党的“六大”决议案。在当时,党的六大决议案中所规定的党的基本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我们党的发展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可是当时在党内有些人却认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一种明显的教条主义倾向。

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抱着以往的胜利经验以为就可以无往不胜,无疑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历史是不断前进的,目前的“最好”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进步,就会停滞不前。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教条主义的蔓延,毛泽东决定搞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然后写篇东西,以事实说话来教育大家。1930年5月,毛泽东经江西会昌到达寻乌县城,他利用红军发动群众之机,进行了为期20天的社会调查,弄清了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不仅实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还召开了有50多人参加的调查总结座谈会,请与会者核对材料,讨论问题,广泛征求对调查材料的意见,真正体现了集思广益。

毛泽东对寻乌调查非常满意,通过不断的加工分析,写下了10来万字的《寻乌调查》,并在写这篇调查报告的同时,还对自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理论概括,写出了《调查工作》一文。毛泽东的这篇《调查工作》写出后,党内曾少量印发。1930年8月21日,中共闽西特委把这篇文章翻印成小册子。于是,这本小册子便在红四军和中央苏区的广大地区传播开来。

一贯注重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十分珍视自己的这些调查研究成果,尽管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苏区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围剿”,战火连连,资料难于保存,但他坚持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和《调查工作》等材料捆好,一直带在身边。遗憾的是,《调查工作》一文在转战中不幸遗失了。

为此,毛泽东非常惋惜,多次与人谈起这本小册子,说想念这篇文章就像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还多次说过:“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但这篇《调查工作》我是喜欢的。”

后来,这篇光辉着作终于找到了,在白色恐怖年代里冒死藏下这个小册子的是福建省上杭县的一位农民赖茂基。

赖茂基是上杭县茶地官山村人,生于1893年。20世纪30年代,赖茂基以在代英县(1933年11月至1934年10月设立)苏区做生意为掩护,为红军送信送物。赖茂基的家是红军地下兵工厂,生产枪支弹药。红军长征后,一次,赖茂基偶然在家中发现了中共闽西特委于1930年8月21日翻印的石印本毛泽东编着的《调查工作》。凭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政治敏感和觉悟,赖茂基觉得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当时,茶地已沦为国民党统治区,家里藏毛泽东的书假如被敌人发现,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因此,赖茂基把毛泽东的《调查工作》及当时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发的一些文件用油纸包好,装在一个小木箱子里,在自己睡的房间的墙壁上凿开一个洞,把小木箱藏匿在洞里,然后把洞封好。他相信,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总有机会重见天日。后来,国民党势力虽了解到赖茂基曾在苏区时期为苏维埃做过事,太拔民团也曾对赖茂基的家进行过全面搜查,但因赖茂基将《调查工作》藏匿得巧妙,使这本小册子终于得以逃过劫难保存下来了。

195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革命历史资料的通知。1957年2月,赖茂基老人把这本小册子作为重要的革命文物捐给中共福建上杭县委,后上交龙岩地委。

195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的同志在福建龙岩地委收集到了《调查工作》这本珍贵的小册子,将之带到了筹建中的中国革命博物馆。1960年底,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同志从革命博物馆借来这本小册子。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从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同志那里发现这本小册子,立即要来并送交给毛泽东。

当这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时,毛泽东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为了感谢赖茂基,毛泽东曾立即派人联系,要邀请赖茂基到北京见见面。可遗憾的是,赖茂基老人已于1960年去世了。

1961年3月11日,毛泽东要求将《调查工作》印发参加广州会议的同志,并把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还亲自加了按语:“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一九三〇年春季,已经三十年不见了。一九六一年一月,忽然从中国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对文章作了少量文字修改。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调查工作》一文的作用和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党内许多同志要求公开发表。1964年经毛泽东同意,在《毛泽东着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中首次公开发表。收入选读本时,田家英又作了一些文字修订,最后毛泽东审定文稿时,把它改了一个名字叫《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一版共编入158篇文章,都是毛泽东亲自审定的。1962年,《毛泽东选集》的修订工作开始后,毛泽东指出,第二版不再增加文章。这次修订,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意见,保持原有的篇目,只增加了《反对本本主义》一篇,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毛泽东的这篇《反对本本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首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着名论断。二、文章指出了本本主义的危害,即“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三、明确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因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四、具体阐述调查的技术。

《反对本本主义》第一次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反对唯心主义,克服“本本主义”具有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是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针对有些领导干部不深入群众,不了解下情,对上级指示和书本上的理论一味盲目执行和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开出了一剂药方:“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反对本本主义》所提出和阐明的重要思想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概括,是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做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雏形,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