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gǔ),卷二《江楼感旧》已介绍。文宗大和六年(832)入长安,次年省试落第,遂留寓长安。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举进士。宣宗大中六年(852)左右,任渭南(今陕西渭南)尉,世称赵渭南。以后之行止与卒年均不可考。《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五首又七句。
首联扣题写长安深秋景象。起句写深秋,凄凉的云朵在曙光中流动。“凄凉”两字反映了深秋的季节特征,也反映了晚唐的时代特征,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作者凄凉的心情的一种反映。次句写长安的深秋景象,唐人以汉代喻唐代,“汉家宫阙”实际上说的是唐代宫阙。句中“动”字用得好,清何焯《唐律偶评》分析道:“‘动’字暗藏秋风起在内,直是社稷倾摇景象,不可显指,半明半暗,深于诗教。”
颔联承上写长安深秋黎明时的景象。三句写所见,“残星几点”表明天色欲晓,“雁横塞”表明已是深秋季节,雁群忙着飞到南方过冬。四句重点写所闻,“长笛一声”抒发怎样的情感,诗中没有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人倚楼”可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为吹笛人依楼,另一种理解为诗人依楼。我们认为应当是诗人依楼而立,这样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只闻笛声,不见吹笛之人,也更有诗意。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说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特别喜欢这两句诗,“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
颈联写白天所见长安深秋之景。五句写艳丽的紫色菊花在篱笆边静静地半开着。唐代以前的菊花都是黄色的,唐代才培育出紫色的菊花与白色的菊花,所以诗中特别强调了紫色的菊花。六句写水中莲花的红色花瓣已经落尽,所以显得很忧愁。以“静”形容菊,以“愁”形容莲,都采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菊花品格之高洁,莲花红颜之易老。
尾联表达了归隐之心。七句用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情绪,《世说新语·识鉴》篇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东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末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说明自己念念不忘故土,《左传·成公九年》称晋侯见到戴着楚国帽子的囚犯钟仪,知道他的父亲是乐官,让他操琴,他演奏的是南方的曲调,晋侯说:“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此诗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倚楼所见长安深秋之景与所怀思乡之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大雁南飞自然会让诗人触景生情,思念故乡。而“长笛一声”通常也有怀乡的内容,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贺《龙夜吟》:“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关。”“篱菊”当然会使诗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而加强了归隐之心,“红衣落尽”的莲花也能勾起诗人对故乡荷花盛开时情状的美好回忆。尾联的两个典故也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的归隐之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