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蒲二首·西曲歌
其一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
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其二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拔蒲》属于南朝民歌中的《西曲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清商曲辞”类。《古今乐录》说:“《拔蒲》,倚歌也。”又说:“凡倚歌,悉用铃鼓,无弦有吹。”也就是用弦乐器以外的箫管铃鼓等伴奏的民歌。“蒲”,有香蒲、菖蒲两种。香蒲多产于华北、东北,菖蒲多见于江南。《西曲歌》的产地主要在今湖北省的江汉流域一带,诗中所说的蒲应是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子狭长,初夏在穗轴上开黄色穗状小花。民间常在端午节将菖蒲与艾蒿结扎成束,挂在门旁以驱散蚊虫。也有用菖蒲叶浸酒,相传喝了菖蒲酒可以预防瘟疫。从菖蒲的用途推想,这两首《菖蒲》诗很有可能作于端午节之前。眼看端午节要来了,相爱的一对青年便相约一道去拔蒲。两首诗都用女主人公的口吻写出。诗中的“君”,都是女子对她情郎的称呼。
第一首,女主人公说自己与情郎乘坐小船一道到五湖中去拔蒲。这是一次难得相聚的机会,她的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欢乐,在她眼里,菖蒲也显得格外妩媚可爱:“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碧绿的菖蒲,穗轴上长着紫色的绒毛,长长的蒲叶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更令她激动不已的是,将要与情郎“同舟去”,同去五湖中拔蒲。“五湖”,原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四湖。这里并非实指,只是借指那女子家乡附近的某一湖泊。在女子此时的心目中,天地虽大,她希望拥有的,只是载着情郎的这一叶扁舟;世上可游之地与可乐之事虽多,却没有一地一事比得上到五湖中去拔蒲。
第二首进一步讲述拔蒲的情况。一二句“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交待拔蒲的时间与行程:早上从长着桂树与兰草的水洲上出发,白天在桑树榆树下休息。上一首说“同舟去”,这一首补充说明了出发的时间、地点;上一首说“拔蒲五湖中”,这一首补充说明在劳动过程中,还曾在桑榆下休息。拔蒲的结果如何呢?后两句作了回答:“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以两个青年人的上好劳动力,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结果竟然拔不到一小把!两人在“昼息桑榆下”时的卿卿我我,不知时光之飞逝,拔蒲过程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眉来眼去以至神魂颠倒,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是内容连贯的两首小诗,最精彩的则是后一首的末两句,不直接说两人爱得如何忘乎所以,而是用显示行为结果的办法,表明行为人的思想感情的状态。这种侧面写法,避免了直露,但并不显得迂曲。不说他们正在热恋之中,而说共同拔蒲“竟日不成把”,这很像是一句机智的俏皮话;这句话竟然是女主人公对着情郎说出的,更让人感到在机智俏皮以外那女子的大胆与多情。末两句的写法,与《诗经·周南》中的《卷耳》诗颇为接近。《卷耳》诗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大意是:采呀采呀采卷耳,采来采去不满一浅筐。唉!我想起了我那意中人啊,我就把筐子放到了大路旁。但《卷耳》诗写的是单相思,没有心思采卷耳;《拔蒲》诗,则是写热恋,没有把心思放在拔蒲上。如果我们认定《拔蒲》诗的这一写法是对《卷耳》诗的继承,即使如此,也还是不能不承认它仍是自有特色的优美动人的诗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