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①。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②。
半卷红旗临易水③,霜重鼓寒声不起④。报君黄金台上意⑤,提携玉龙为君死⑥。
注释
①“黑云”二句:明暗对比,突出战争形势酷烈。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光芒。因铠甲用金属片联缀而成,状如鱼鳞,故云“金鳞”。
②“塞上”句:写塞上的凄凉景色。燕脂,即胭脂,喻塞上土色。
③易水:在今河北易县南。这里非必实指其地,而是由字画联想暗示一种悲壮情调。
④“霜重”句:以战地奇寒、鼓声不扬暗示兵气不扬。
⑤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昭王曾置千金于台上以招延天下贤士。
⑥玉龙:指剑。传说晋人雷焕于丰城县得一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赏析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瑟调曲”。后人一般是用这个题面意思来写边塞征战之事。李贺此诗值得关注的是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据说当时李贺拿了他的诗集去送给韩愈看,第一首就是《雁门太守行》,韩愈刚读了“黑云压城”两句,就拍案叫绝。那么这两句好在哪儿呢?它在诗歌开篇就营造出大军压境、危城将破时的沉重的气氛,而这种沉重的气氛主要是靠色彩来营造。浓重的黑色,跟黑云的缝隙里透出的几道刺目的金色,组成了画面的主色调,给人非常压抑的感觉。
接下来的声音和颜色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氛围。“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声音不仅没有打破那种黑云压城的压抑感,反而在压抑之外又添了几分紧张和悲壮的气氛。秋日黄昏的画角声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这个意象往往用来渲染一种悲凉的味道,而此诗中的“角声满天”,在当时那种危城告急的情境下,就在悲凉中又有着悲壮的味道了。下句“塞上燕脂凝夜紫”又是以色彩来写感觉和氛围。作者用深红、深紫等凝重的颜色来描写城周围的景象,同样给人苍凉悲壮的感觉,同时燕脂、夜紫也暗指战场上凝结的血迹,在这层意义上,作者用燕脂、夜紫这样充满女性瑰丽色彩的语辞来形容惨烈残酷的战争,就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和对照。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刺杀秦王的荆轲有《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下句“霜重鼓寒声不起”写鼓声,同样是写声音,跟“角声满天”的感觉又有不同,悲壮中更多沉重。作者用“霜重鼓寒”这样一种天气的因素来表现它的沉重,而实际上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以鼓声传递战士内心的情绪。此时经过了惨酷的生死较量,但最后的决战还没有到来,自然比战斗开始前那种还没有经过实战的、悲壮中有昂扬士气的情绪要更加沉重。不过这个沉重不是导向消极,而是接续了“易水”意象的悲壮,用壮士以死报国的决心来结束全篇。“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同样是报君之意,但荆轲报的是一己的知遇之恩,李贺这里所表现的却是战士们的报国之意,从思想境界来说更高了一层。所以从思想内容来看,李贺这首表现边塞战争的诗沿袭了唐代边塞诗壮士报国的积极主题,而它之所以能成为又一首名作,在于李贺极具个人风格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表现的某次守城之战,具体写了激战之前的气氛、激战的惨烈景象和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这些内容都不陌生,在李贺之前的边塞战争诗中已经有过优秀表现,如高适、岑参的诗。但他们写战争往往是用白描或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李贺重在表现主观的心理感觉。作者在短短几句中写出了将士在不同时刻不同的心理感受,并用这种心理感受贯穿全诗:从黑云压城的压抑,到角声满天、燕脂凝夜紫的悲凉,再到鼓声不起的沉重,最后以誓死报国的悲壮情怀结束。不仅这种着重表现心理感觉的写法不同于盛唐边塞诗,它用来表现心理感觉的艺术手段也非常地有特点。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色彩的运用。这首诗所用的色彩:黑云的黑色、太阳的金色或者白色、燕脂的深红色、紫土的紫色,还有红旗的红色。除了红旗的红色,其他都给人凝重惨淡的感觉。这种颜色运用的特点,首先它对于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是合适的,因为作者想要表现的正是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而那一点鲜艳的红旗的红色就象征性地表示着与这种压抑紧张的氛围相对的、将士要誓死报国的决心和斗志。其次这种颜色运用的特点,尤其是作者对这些凝重惨淡的颜色的运用,不仅仅是配合这一首诗的特定需要,而是体现了作者在颜色运用上的一种风格,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意象群和意境氛围。罗根泽先生曾经评价李贺的乐府诗说:“李贺乐府诗中别具特殊风格,古人形容美人曰:‘冷如秋霜,艳如桃李’,‘冷艳’二字,确可谓贺诗评语。”“艳”,是说他在颜色运用上的五色绚烂,而跟“冷”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冷艳”,恰恰说明了他的颜色运用的独特性。
唐代诗人中有很多都是颜色运用的高手,像王维、李白、杜甫,他们诗歌当中的颜色往往是瑰丽灿烂的,同时与颜色运用中密切相关的光影表现也是和谐优美的。但李贺的诗歌不是这样,常常给人瑰丽到凝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的获得首先是由于如前所说的跟“冷”组合在一起,比如他的《南山田中行》说:“冷红泣露娇啼色”,红色是灿烂的暖色,李贺却偏偏说是“冷红”,立刻使这种颜色变得凄清起来,同样是写带露水的花朵,秦观说“有情芍药含春泪”,就显得千娇百媚、楚楚动人,而李贺的却是一片冷艳凄迷。另外,李贺诗的颜色常常给人“重”的感觉,这跟他经常搭配使用“凝”、“寒”一类的字有关。如“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使用“凝”、“寒”一类的字眼,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是“变轻清者为凝重,使流易者具锋芒”。于是颜色好像有了质感,无形的光影像有形的刀剑一样锋利,给人惊心刺目的感觉。所谓“长吉师心”,以心为师,指的就是李贺诗歌所体现出的注重主观感觉的普遍特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