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蚕谷行》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杜甫 栏目:杜甫诗集 2022-03-27 19:27:13

蚕谷行

【题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至大历四年(766-769年)之间,确切年代难定,诸家说法不一。

诗中表达了作者希望把战争中使用的兵器作为农具,重现男人耕种、女人养蚕织布的和平时代愿景。当时安史之乱基本上已扑灭,因此杜甫希望战争早日停止,让战士都能解甲归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此诗虽短,却是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瑰宝。它是照亮历史诗界的一颗钻石,是杜甫诗思想精华的凝缩。

【原文】

天下郡国向万城①,无有一城无甲兵②!

焉得铸甲作农器③,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④,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⑤,男谷女丝行复歌⑥。

【注释】

①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

②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③焉:怎么。农器:农用器具。

④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⑤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

⑥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属于名词动用。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且还。

【译文】

全天下各个郡县和国的城邑总和,差不多能有千万座,算起来,没有哪一座城池没有甲胄和兵器的!

由于连年战争,大量金属都用作制造兵器了,怎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重新改铸成农具,让每寸已经荒芜了的土地重新得到开垦,让无地可犁的牛都能够有用武之地去耕种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有了金属铸造的农用工具,牛可以大尽其用、全力投入耕种,蚕桑业也会大有发展,创收可观的收成。

没有了战争,就再也不需要强迫各家各户的男丁奔赴残酷的战场,致使将士们洒泪如大雨滂沱,到那时,普天下都呈现出一片和谐的男耕女织盛况,家家户户都能安居乐业。人们可以一边悠然行走,且还可以一边唱着欢快的歌,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