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不再纠结,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澍:不再纠结,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有朋友来杭州玩,王澍高兴地把朋友请到家里,指着自己二室一厅一切按照自己思路设计装修的房子,问朋友:怎么样?朋友看着这个只有六十多平方的房子,装修成了中国典型的江南园林的样子,有小桥流水、假山假景,还有……不由得感慨地说,的确不错!只可惜你只能够自己设计给自己看,却不能够……话还没有说完,就看见王澍原来阳光般灿烂的脸,刹时间阴沉起来,朋友忙告辞。

送走了朋友,王澍的心绪也没好起了,他不由得回忆起这些年所走过的日子。

读大学起,王澍就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的张扬狂傲,让许多老师都说,这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学生,但是很遗憾,我们许多时候都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也进入不了他的世界。

在大一的时候。王澍读的班被称为“大师班”,这意味着从这里走出的每一名学生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设计大师。可在这样的大师班里,王澍却显得格格不入,他的设计方案从一开始就被老师警告,没有现代发展潮流的元素,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他只能得零分。王澍硬是把老师的话当成耳边风,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设计,最后老师本想毫不客气地给他的设计零分,但还是被他里面的一些设计元素所打动,心一软给了他一个还不错的分数,但在老师的心里,却认定了这是一位个性张扬,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

大二的时候,王澍更是对所有的老师说,没有人可以教我王澍了,我现在已经把所有大学里该学的课程都学清楚了。有一回参加“中国现代建筑如何走向世界”的研究会,他更是狂妄得没有边,站起来发言的时候,直接就说,中国目前没有现代建筑理论,没有现代建筑师,也没有现代建筑,这样的研究会根本就没有开的必要!所有的老师瞠目结舌,他们看着这个目空一切的年轻人,不由得发出感叹,王澍手里拿的不是设计师的笔,而是设计师的刀,刀刀都砍向我们。

在大学里年少轻狂,每一个人都会理解,并且宽容对待。但走出大学的门,走向社会,你还要狂,还不愿意低下你高傲的头,那就只能够自作自受了。王澍却仍然如此。所有的人都以为他走出大学校门后,会很快适应这个社会,让自己不再排斥商业化的设计,把自己的棱角慢慢磨平。

他对那些来邀请他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人说,你要我设计,就什么都要听我的。凭什么听你的?你以为你谁呀!一位房地产的老板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王澍。

一次、两次,一年、二年,五年!王澍和妻子一起开办起来的“业余建筑工作室”只能天天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问津。虽然王澍是美院的老师,可却只有挂靠的关系,没有工资可领,为了生存,为了能够减轻一点妻子的负担,为了让自己作为一名男人负担起家里的生活责任,王澍到最后只能够让自己成为一名室内装修的设计工匠,和一群工人们整天呆在一起。

在工地上,王澍经常对着一个地方发呆,他在想,自己做梦都想有自己的设计作品问世,并且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为中国的建筑史上添上一笔,可毕业后整整七年,却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问世,难道自己这一辈子真的如朋友所说,再厉害,也只能将设计做在自己的房子里,自己欣赏自己安慰自己吗?

想起这些,王澍就开始怀疑自己,痛苦得恨不得自杀。

就在这一年,王澍被派去维修古建筑,呆在那些成百上千年的老房子里。有一天,他听到两位工友指着这些雕梁画栋、榫卯斗拱在说,不知道当年这栋房子是谁建的?怎么建得这么有特色,并且让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王澍心一动,也想弄清楚这栋建筑到底是谁建的,他翻阅了所有的资料,只看到了相同的四个字“古代工匠”。从古代工匠用自己的心缔造出这些古建筑的灵魂中,王澍忽然间看到自己的可笑,看到自己这些年为了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而努力地在纠结中否定自己的可笑。

从此,王澍不再纠结于自己能不能设计出什么一鸣惊人的作品,更不急于去证明自己就是一名一流的设计师。他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先是到同济大学去读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后,又甘愿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继续学习。

这时候,他的作品开始时不时地冒出来,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认可。2010年,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他凭借“衰变的穹顶”获得特别荣誉奖,成为首位以个人名义登上这个世界第一大建筑展领奖台的中国建筑师。2012年2月28日,王澍获得了2012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个有着“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终于在王澍静下心来看世界的时候,揽入怀中。在得知王澍获奖后,全世界的聚光灯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他却对着镜头说,其实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我从知道“古代工匠”这四个字的时候起,就不再纠结,那也是我真正成长的开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