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不了内心冲突,就无法很好地应对压力
人一出生就会面对各种压力。生病了,生理压力;恐惧、内疚、自责等各种负面情绪,精神压力;父母离异、考试失败、朋友离去,社会压力。但是,如同“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并不是事件,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一样,真正让我们产生压力的也并不是事件,而是由事件引发的各种内心冲突。
所谓内心冲突,就是由事件引发的互相冲突的动机、目的、利弊等,它让我们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内心为此焦躁不安。这时,我们的心理压力最大。例如以下情景。
案例1:晚上,孩子想做作业又想看电视。但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一样。于是,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惦记着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内心又充满了负罪感。不管是做作业还是看电视,内心都无法平静。
案例2: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既忧虑学习本身,又担心被父母批评,内心充满了双重压力。或者,孩子在学校被人勒索,如果不告诉父母,会继续被勒索;如果告诉父母,则有可能被报复。无论怎么做,心中都有压力。
案例3:孩子想竞选班长,但当班长要负很多责任,占用自己不少学习时间,于是犹豫再三,无法作决定。
案例4:学校举行才艺比赛。弹钢琴是自己的长项,能拿到好名次,但没有什么挑战性。自己想画画,但又担心自己画不好,被同学们嘲笑。无论选择哪一样,都有利有弊,都有压力,该如何选择?
这四个案例分别代表四种冲突,心理学家勒温和米勒把它命名为双趋冲突(两件事情都想做但又互不相容,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一件事情的发生带来两种不利的情景)、趋避冲突(一件事有利又有弊)、双重趋避冲突(两种选择都有利有弊)。
人的一生充满大大小小的冲突,对此成人更有体会。事业、情感、家庭、生活、置业等,每一天我们都在与冲突“搏斗”。虽然孩子的世界相对简单,冲突远不如成人的复杂,但如果从小不学习如何解决,长大后就无法面对更为复杂的冲突。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能引发她很大的心理冲突。
有一次,她和男友约好一起吃早餐,男朋友问她想吃什么。她说想喝粥,男朋友问她哪里有卖粥的。她说,有一家店很近,但粥不好喝。有一家店的粥好喝,但很远。男朋友说,那去哪家?她想了很久说,去远处那一家吧。于是,男朋友骑车奔向较远的那一家,在那里等她。等了很久,不见她来。于是打电话给她,她说:“我想了很久,两家都不太合适,于是我在家里煮粥了。”男朋友非常生气,说不就是喝碗粥嘛,有那么复杂吗?至于你想这么久,最终还哪家都不去。为什么你总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得那么复杂?
据我了解,我这位朋友是典型的处理不好冲突的人,尤其是处理不好双趋冲突和双重趋避冲突,即两件事情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永远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她说,她特别害怕作选择,其实,她是不会处理冲突。
小事情能引发大冲突,那么大事情引发的心理冲突就更大了。
就像我开篇提到的那位朋友,从事公务员的工作,工资待遇很不错,工作稳定又安逸,但工作内容自己不喜欢,工作缺乏挑战性,无法施展自己的特长。于是想把工作辞了,到大城市去体验更加新鲜、刺激的工作和生活,但到了大城市就要失去稳定和安逸,能否有很好的工资待遇也是未知的。不去,不满足。若去,不安心。于是,她陷入长时间的纠结和煎熬中。
这世界上简单化一的事情几乎没有,而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相互矛盾的、互不相容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我们的内心就会引起冲突,形成压力。例么,这四种冲突究竟该如何应对?
1.双趋冲突
这类冲突的矛盾点是想“鱼与熊掌兼得”,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鱼与熊掌兼得”,实在不能再退而求其次,做最想做或必须要做的那件事。例如,提高做作业的效率,然后就有时间看电视了。这样,冲突就消失了。如果无法做到,那么衡量一下,做作业是必须要做的那件事,那就舍弃看电视。这其中要利用一下延迟满足心理,让相对不重要的那件事稍微等一等。或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奖励,让孩子有动力去做必须要做的那件事,也可以用看电视奖励做作业。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其实给了人一个错误的心理暗示,就是两样好东西注定是不能同时得到的,或者是人不配同时得到的,这就人为地把人丢进了内心冲突的坑里。但实际并不完全是这样,在经过一定的努力之后,两样好东西或两件好事情是有可能同时拥有的。如果不做任何努力就放弃其中一样自己很想要的东西,其实是对自己的内心不负责。这不是内心强大的表现,而是内心虚弱的表现——过早地认输。
2.双避冲突
当一件事情的发生注定会带来两种不利的后果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看能不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例如,努力学习,让成绩不要下降;远离坏人,不被他勒索。但是,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件事对自己的内心伤害降到最小。如正确看待和评估这件事,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找到应对之策;客观地看待自己在这件事中犯的错误,不盲目地内归因和外归因;选择哪种做法,对自己的不利更小,等等。具体怎么做,我们在下文如何应对压力中会讲到。
3.趋避冲突
想做一件事,但这件事有利又有弊怎么办?如孩子想竞选班长,但当班长要负很多责任,占用自己不少学习时间。那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看能不能克服掉“弊”,如提高当班长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这样就解决了占用时间这个问题。如果无法克服弊端,就考虑这件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弊是不是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当班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施展了自己的才华,虽然占用了自己一点时间,但少玩一会儿就行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那么就值得去做。
4.双重趋避冲突
两种选择都有利有弊,这个时候是最难选择的,引发的内心冲突也是最大的。因为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有所失去。这个时候,就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有时候,人的内心冲突源于过多的欲望和贪念,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失去,那么内心必然纠结。所以,想想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这中间当然还要评估压力源。只要一件事有可能出现不利的情况,我们就要去评估它,看自己能不能克服,能不能接受。例如,弹钢琴和画画比起来,自己更想挑战画画,那么就去挑战。同时要做好心理建设:被同学们嘲笑这个后果是自己的想象呢,还是真的会发生;如果发生了,自己真的无法接受吗?
解决内心冲突,表面上是在解决事情,实际上是直面自己和自己的欲望:自己了解自己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必须舍弃的是什么?什么是自己能够承受的?如果不能承受,如何把对自己内心的伤害降到最小。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就能较好地解决内心冲突,增强对压力的抵抗力。
但只有这样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通过正确面对压力源(引起内心冲突的事件)来有效地减轻压力和内心冲突,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
1.调整认知和应对之策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以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为例:
第一步,正确看待压力源。一件事情发生了,对孩子是否形成压力,取决于孩子如何看待它。如虽然学习成绩下降了,但孩子完全不在乎,那么对孩子就构不成心理压力。又如,孩子担心自己的画画得不好,遭同学嘲笑。可实际上,同学们并不会嘲笑自己,是自己接受不了自己画得不好。这样一想,压力就消失了。所以,解决内心冲突的第一步,是调整认知,正确看待压力源。
第二步,正确评估压力源。有些事情发生以后,一定会产生压力,但压力可大可小,就看自己有没有作出正确的评估。如学习成绩下降了,原本内心压力特别大。可仔细一想,父母从来没有在学习成绩上过于苛责自己,或许父母根本就不会责备自己,是自己把事情想象得太严重了。这样一想,压力就去了一半。自己只需要承担来自学习的压力,而不需要承担来自父母的压力。所以,解决内心冲突的第二步,是正确评估压力源:这件事情重不重要,严不严重,对自己有什么利弊,程度如何,自己能否承受。对此作个正确的评估,避免主观上增加压力。
第三步,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自己有没有能力应对压力源,如果把自己的能力评估得过低,就会增加心理压力。如孩子认识到,自己平时学习成绩都不错,成绩下降只是偶然情况,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成绩提上来。这样一想,压力就去了一大半。但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会在之后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对应对心理压力非常重要。
第四步,找到应对之策。找到应对之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压力。在经过前三个步骤之后,就要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尽快把学习成绩提上来,如何具体地实施,并尽快去执行,一旦行动起来,内心的压力就会减少一大半。
第五步,做好心理准备,随时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做好以上四步,并不能完全解决压力,因为事情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中。在这个变化中,自己能不能完全控制局面,这是未知的。所以必须做好心理准备,随时调整自己的认知、心理、行为和环境等来适应处于变化中的压力。
第六步,不要盲目地内归因和外归因。要很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最重要的,但认知会受到个性的影响。有的孩子面对压力习惯内归因,认为都是自己的错。内归因有利于他通过自省解决问题,但也容易增大心理压力。有的孩子则习惯外归因,认为都是外界的错,这样虽能减轻心理压力,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同时也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引发新的冲突。因此,要想很好地解决压力和内心冲突,既不能完全内归因,也不能完全外归因,而是要客观地看问题。
2.获得父母及他人支持
没有人可以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解决所有压力,尤其是孩子。所以,获得父母及他人的支持,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支持。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多给孩子做点好吃的,给孩子收拾一个更有利于睡眠的床铺,让他吃好睡好,有更好的身体能量去学习。二是精神支持。给孩子鼓励,并帮孩子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和他一起找到应对的办法,并督促他去执行,在他遇到学习困难时帮助他。增加他应对压力的信心,稳定他的情绪。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支持是他们缓解内心冲突的最有效的武器。
3.调节生理
压力出现后,生理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肢体紧张、食欲下降,睡不好觉等,甚至会生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深呼吸、体育锻炼、户外休闲活动等,让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放松。
人不可能解决这世界上的所有事情,但不代表我们在这个世界面前就是虚弱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事情的认知及应对之策,来增强面对事情的能力和减轻面对事情的心理压力。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孩子从小就学习,从应付简单的心理冲突开始,成长为可以处理复杂内心冲突的强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