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抄书
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小时候,葛洪家境殷实,父亲喜欢读书,且收藏了大量书籍。受父亲熏陶,葛洪自幼酷爱读书且经常入迷。
葛洪十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家境一落千丈,家庭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葛洪用稚嫩的肩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去卖,手掌破了,腿流血了,脚起泡了,所有这一切都无所谓,他都忍了,但他忍不住对书的渴求,对知识的渴望。父亲的藏书他早已读完了,他多想有些新书来读一读!但家庭的现实情况容不得他去买书,于是他就借书来读,白天打柴,晚上读书。有时书实在写得太好了,读一遍还不过瘾,还想读第二遍、第三遍,而借书的期限又到,那该怎么办?这时葛洪便想:“若是把它抄下来,岂不更好?既加深了记忆,又拥有了自己的书。”
说干就干,葛洪利用打柴换来的钱买来纸和笔,白天打柴,晚上抄借来的书。手写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脚麻了就站起来走走,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为了节省纸张,抄书时葛洪尽量把字写得又小又密,而且正反两面都写,为了节省时间,他白天就揣着写好的纸张,利用砍柴的间隙来读。一天下午,葛洪砍了一整天的柴,就躺在山上边休息边看书。他实在困了,不知不觉中昏昏睡去,等他醒来,已是月光洒地。这时他想:“这里离家也不远,反正我也不害怕,何不借着月光来读书呢?”于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葛洪又读了起来。
几年以后,葛洪抄书的数量已相当可观,总数达到了一万多卷,受书的熏陶,他自己也学着写一些诗赋文章,由于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因此其作品也颇有功底,长进很快,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小有名气。但他仍不满足,感到自己的知识太少,于是不辞劳苦,经常长途跋涉在江南一带,借书来读来抄。为了抄书,他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就这样,尽管葛洪没有买过一本书,但家里却藏书万卷,自己也已博览全书。
成名之后,葛洪仍然喜欢抄书,经常边读边抄。但不再是整部整部地抄写,而是摘抄,摘录书中的要点、精彩之处、不明之处,精彩之处加以品味,不明之处加以琢磨。厚厚的一本书,葛洪摘录成为数不多的资料片断。朋友问他:“你只抄录摘要,这不是太支离破碎,不连贯了吗?”葛洪笑着回答:“去水里探宝的人,拾到了美玉就把石头丢掉。我抄书时,只抄精华,就好像摘下翠鸟的羽毛,又好像取下犀牛的角和大象的牙一样,为的是尽快把有用的东西拿到手,有什么不好呢?”
很多年过去了,葛洪仍然保持着这种读书的习惯。他经常翻阅自己当年所抄写的书籍,并对自己年轻时的文章反复斟酌,哪怕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他都反复揣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曾经说过:“我把原来的文章改好一个字,比我写一篇新作品更让我高兴,可叹人生苦短,我不能把原来的东西都加以修改。”
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对书的强烈渴求,葛洪博览全书,成为满腹经纶的学者。用自己一丝不苟的执著精神,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写成了著名的哲学著作——《抱朴子》八卷,同时自己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赞誉。
◆多读书,多积累。一个真正好学的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