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察势·仁恭改节,武周逞雄
隋朝末年,皇帝荒淫无道,官吏横暴贪婪,致使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在这种社会大势下,马邑郡(今山西朔县)鹰扬府校尉刘武周亦蠢蠢欲动,准备随时伺机起兵。他的上司王仁恭本来极为清廉,曾历任吕州刺史、卫州刺史、汲郡太守,都以忠谨王事、爱民如子著称,尤其汲郡民众深受其惠政,在他离境那天万民空巷,阻道挽留,一时传为美谈。但此节不终,自他出任马邑太守以来,也被浊世污泥染黑,贪财好利,贿赂来者不拒;当时饥荒盛行,百姓如饥饿的婴儿哀哀待哺,他又不敢擅自开仓济贫,赈恤百姓,所谓惠政自然无从谈起。马邑民众困窘无助,对太守由期望甚殷到失望,又由失望到怨声渐起,只是碍于太守以前的贤名,暂时未做进一步的非非之想,但骚乱无疑已经在暗中萌芽。对此,王仁恭耳目不灵,茫茫然一无所知,而有心摘花的刘武周,已经在睡里梦里不知笑醒了几多回。刘武周掐指一算,觉得是自己出击的时候了。他本来就有一块寝食难安的心病,因为他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已不止一次登堂入室,与王仁恭的贴身侍婢寻欢作乐,他如果不能尽快下手,这件事迟早会被王仁恭察觉,他刘武周也就终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一天,因此,百姓们的不满情绪正好成为他手中的夺命利器,只要再煽煽风浇浇油,就不愁火星不轰然烧成燎原之火。他很快就动作起来,在马邑境内到处散布鼓惑人心之言,以激起民众的公愤,称时下父老乡亲们饥寒交迫,饿脬遍野,太守却安坐府衙,对百姓的生死存亡不闻不问,简直是灭绝天理!在他的煽动下,一郡吏民果然更加怨怒,莫不攘臂奋气,跃跃欲试。在这时假公济私,夙愿必能一举实现!刘武周暗喜,于是在大业十三年(617)的某一天,突然率领同党数十人冲入府衙,杀了太守王仁恭,然后大开府库,赈济饥民,一时满郡百姓欣然从附,聚兵立达万余。刘武周踌躇满志,自称天子(年号天兴),署置朝廷百官,发兵攻取邻近郡县,竟在短时间内成为西北一霸。(《隋书·王仁恭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