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七岁倒背《国风》
司马迁是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给后人留下了历史巨著《史记》。他4岁进书院,7岁时能把145篇《国风》倒背如流,人称“小才子”。
司马迁家是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在司马书院教书,4岁的司马迁已是书院的学生。一天,司马谈授完课后,想考查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于是,便叫一个叫王聪的学生背诵《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文。
王聪开始背诵:“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下面想不起来了,他便用胳膊碰了碰同桌的司马迁,司马迁明白他的意思,小声告诉王聪:“日月其除。”
王聪接着背:“日月其余。”
司马迁碰了碰王聪说道:“不对,是日月其除,不是日月其余。”
王聪接着背:“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
下面又背不出来了,他又用胳膊碰了碰司马迁。
司马迁又告诉他:“好乐无荒,良土瞿瞿。”
王聪接着背:“好乐无荒,良土瞿瞿。”
两人的小动作被假装眯着眼的司马谈发现了。
于是便说:“王聪同学,学习本是一件苦差事,你不下苦功夫,怎能学到知识呢?不会就是不会,不能弄虚作假,你知道了吗?”
王聪低头说:“知道了。”
司马谈接着说:“知错就改才会有进步。你要认真学习,明天还要叫你背,坐下吧!”
司马谈将目光转向了旁边的司马迁,厉声说道:“你全都会背了,是不是?来,从头到尾,你将学过的这五首诗给全我背出来!你若背错一个字,看我怎么处置你!”
司马迁站起来开始背诵,背完之后又继续背另一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司马谈听他背的这一首还未学过,便说:“好了!好了!你怎么将未学过的这一首也背出来了?”
司马迁回答:“您不是常说饱学方能为‘士’吗?”
司马谈内心欢喜,他却假装绷着脸说:“好了,好了,今后上课你不准多话!”
司马迁年幼好学,不但勤奋,而且聪明绝顶,从小就“玑珠满腹”,远近都知道他是史官世家司马谈的后代。
有一次,外祖父杨鼎带年仅7岁的司马迁出席乡间文人的文学聚会,席间,一位40岁左右的儒士杜明把司马迁叫到眼前问:“你今年7岁,对吧?”
司马迁回答:“是呀!”
杜明又说:“听人讲,你能把145首《国风》全部背出来,这是真的吗?”
司马迁落落大方地说:“那还有假。”
杜明想当场考他,便说:“那能不能请你来背给我们听听?”
司马迁干脆地说:“可以。但不知杜先生是要我顺着背还是倒着背?”
司马迁语出惊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愕然。周围的文人学士也都慢慢地靠拢过来。
司马迁却不慌不忙地站到一把椅子上,非常熟练地倒背起来:“第145首,七月流火,八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司马迁越背越有劲,145首《国风》在众人的掌声中全部倒背下来,众人无不惊呼:“奇才!奇才!”
从此以后,司马迁更加努力学习。10岁时,他便随父去了京都长安。在严父的教导下,他遍读史书,又在父亲的熏陶和引导下,他立志做一名名垂千古的史学家。
长大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各地,了解了各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这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他常随皇帝到全国巡游,搜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他还遍读宫廷藏书,最后运用所学及掌握的大量史料,历时10年编写了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共120篇,约50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