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画的鉴定要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一) 近现代中国画的基本组成
近现代中国画本身包括了中国画的基本组成: 笔法、墨与色法、构图与造型、题款、印章。这些也是最基本的鉴定要素。
书画中的基本组成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不理解书画作品中的笔法、墨(色)法、章法与结构(构图与造型)这三个最为重要的要素,就谈不上书画鉴定,分不清书画的真伪与时代。
1.笔法
笔法也可称之为笔性,最能反映书画家的个性,书写作画时执笔方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特征,如: 执笔的高低、正侧、指腕的虚实,下笔时的轻重缓急,行笔时的正侧圆方等,每位书画家都会有不同的方法和习惯,表现在作品中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用笔轨迹。同一书画家,早中晚年也会有所变化,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风格,但不管画家一生中书画风格如何变化,总有其本人一贯的笔法轨迹可寻。正如一个人的长相从幼年到老年的变化一样,虽然有从年轻到衰老的变化,但五官的特征却始终未变。如:齐白石是雕花木匠出身,他的绘画、书法、篆刻的笔法、刀法,都深受雕花木工技法的影响,或多或少流露出木雕刀法的味道和韵律,形成了他区别于其他任何书画家、篆刻家的个人特征; 张大千甜秀潇洒的笔性,在他一生的作品中都能发现;徐悲鸿拜康有为为师后,书法主要学的是魏碑,以后他以魏碑的笔法入画,作品中的线条都有浑穆、劲健之感;林风眠受民间瓷绘的影响很深,流畅、尖利、迅疾、果断是其用笔特征; 吴冠中作品中的曲线、飞白、点子和排刷笔触都有强烈节奏与韵律感; 等等。
一位画家几十年形成的笔法特点,不管其技艺高低,作伪者想完全掌握不露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没有亲眼目睹画家作画、书写的人,模仿此画家的作品就更难。另外,作伪者自己的一些笔法习惯 (习气) ,尽管在造假时会竭力掩饰,但还是会或多或少不自觉地流露在伪作之中。笔法对于作伪者来说是最难突破的一关。所以书画鉴定首先要注重笔法,要掌握书画家一生中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笔法特征,分别定出不同的 “标准” 。笔法也有其时代特征,受时代的艺术风尚、师承以及书画工具变化的影响,如: 清末金石学盛行,书法崇尚北碑,这种风尚一直延续到民国,不少画家也追求金石味的表现,形成了近现代中国画坛最重要的画派之一——传统金石写意画派; 李可染早年受林风眠的影响,笔速较快,1947年拜齐白石为师后,笔速变慢,用笔趋于饱满、厚重、老拙; 等等。掌握了画家的笔法特征这一最重要的鉴定要素,还要结合其他鉴定要素,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作品的真伪做出正确的判定。
2.墨与色
用墨、设色和笔法密不可分,二者缺一便不能表现出作品的形象。每位画家的用墨、设色也有各自的习惯。如: 在用墨上,齐白石喜用刚研磨好的新鲜墨,落墨、设色往往都是一次完成,取其洁净、透明; 黄宾虹晚年喜欢用隔夜的宿墨、沉渣,加水层层积染,取其沉稳和层次; 潘天寿爱用浓墨、重墨,用以强化线条的骨力; 林风眠常常把墨当成一种颜色,在作画时自由使用; 李可染常用乾隆御制墨作画,墨色黑中微泛紫色; 吴冠中喜用墨汁加白颜色调出画面中的灰色调; 等等。在用色上,吴昌硕爱用墨加水调成各种颜色,齐白石、潘天寿爱用鲜艳、单纯的纯色,齐白石晚年爱用一种用小虫制作的西洋红等。仅从用墨和设色上辨别真伪极为困难,还必须结合笔法及其他要素进行鉴定。
3.构图与造型
构图: 指绘画中的章法,中国画非常讲究构图和空白的利用,往往是虚实结合、计白当黑。在构图上近现代大家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个人风格。如: 吴昌硕常用S形构图,以增强画面的动势; 齐白石的构图,受八大山人和吴昌硕二人的影响很大,也常用S形构图,注重物象的呼应与情趣以及空白的利用; 潘天寿的构图以雄奇险绝取胜,似钢筋铁骨构筑的建筑; 林风眠喜欢采用传统中国画不用的正方形纸作画,通过圆形造型来打破死板; 吴冠中注重形式美,构图往往很饱满,以灵动的点、线、面相结合来表现、分割,饱满而灵活,具有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
造型: 指绘画中对物象的具体表现。近现代中国画的造型也有流派的差异和画家的个人特征。如: 徐悲鸿、蒋兆和都是中西融合派中的写实派的代表,深受西画素描的影响,人物、花鸟都造型精准,注重立体感,只是徐用笔偏湿润,线条功力深,蒋用笔偏干枯,线条功力略差; 同为中西融合派画家,林风眠和吴冠中的造型,既与徐蒋写实体系大相径庭,又与传统中国画的程式化写意造型迥异,主要受西方后印象派以后众多流派的影响,造型以生活中的物象为源泉,但并不追求写实派的惟妙惟肖,而是通过头脑的艺术想象,对物象进行加工、强化、变形,甚至抽象,追求整体感与形式美; 齐白石大写意花鸟的造型,来源于对生活中物象的观察、体会,并深受民间绘画的影响,率真、简练、夸张、热烈、富于情趣; 黄宾虹的造型能力不太强,他的山水画虽然在笔墨上功力极深且有所突破,但在构图与造型上却是短板,基本是模仿古人。
对于近现代中国画的构图与造型,在鉴别过程中,必须同用墨、设色一样,结合笔法和其他要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方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4.画家本人的题款
中国画题款,包含 “题” 与 “款” 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文,叫做“题” 。题的内容主要有: 诗词歌赋、画理画论、杂感记事、短评题跋语、散文小品,有韵无韵均可题用。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 “款” 。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等,如系赠人之作,还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内容与格式较多。
元代以后文人画成为主流,诗书画印结合的风气大为盛行,题款成了传统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题款是增添诗情画意的重要艺术手段,不仅可以深化主题,开拓意境,使画面与文字互相呼应,还可弥补绘画构图的不足,起到稳定和平衡构图的作用。通过题款可使观赏者在视觉上获得画外之意,又营造了画面的形式美,因而在创作时要将题款的因素融汇在立意中。题款内容的斟酌、文字的书写、语言的运用以及题款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等,都要认真考虑。
题款书法中的字体、笔法、结构、字与字之间的行气,每位画家往往差异很大,由此也可以分出各家的不同及艺术水平,甚至是文化修养的高下。因为书法最能体现画家的笔法特征,也是最难摹仿到位的。通常鉴定一幅中国画作品的真伪,首要的依据是题款的书法。着名收藏家、鉴定家张珩(1915-1963,字葱玉,又字希逸)鉴定中国画,就是从研究鉴定题款的书法入手的。因为任何人模仿他人的笔迹,都带有自己的笔性,与真迹相比或多或少都存有差异。刑侦中通过鉴定笔迹来取证,为破案的重要手段之一,二者同理。还要区分一位画家的早中晚时期题款的书法特征,否则就会把早年不成熟的题款和某些写得不典型的题款当成伪作。仿款的书法,在用笔、结构及行气的连贯性方面,容易露出破绽,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在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只有极少数人不题款或只在自己作品上签名或盖印,如: 林风眠一般只签名、盖印,吴冠中的有些作品只盖印、有些作品签名加盖印,黄宾虹的花鸟画和部分晚年山水画只盖印或无款印,等等。多数画家都沿袭了文人画传统,比较重视题款的内容、书体、位置和大小,因此画家本人的题款是确定真伪的首要依据,故鉴定中国画有 “一款,二画,三印章”之说。鉴定中国画,首先要看题款,如果题款不对,此画必假无疑。但也不能一概认为题款无疑的作品就是真迹,代笔画上就有画家本人的真题款,但整个画或局部却是由他人代笔完成的。另外,还有通过拆配法移花接木造出的假画真款的赝品。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画家本人的印章
宋代以前,书画上很少钤本人印章,到了北宋也只有米芾等少数几个人在作品上钤本人印章,直到南宋、元代才逐渐多起来。而印章中又包括姓名、字号章和闲章等。近现代中国画家中,传统派画家的印章较多,如: 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人,往往使用过几十枚甚至上百枚印章,在早中晚期的常用印章 (包括闲章)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可通过比对不同年代的标准作品,总结出大致的用印规律。如果发现一枚画家早期常用的印章钤在了晚期画作上,就要提高警惕,参照以上提及的其他鉴定要素做综合分析,以定真伪。林风眠和吴冠中的印章最少,但他们使用印章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鉴定无款只钤有印章的画时,本人的印章仅次于笔法、墨色、构图与造型,在无其他旁证的情况下,印章往往对判定真伪起到一定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画家去世了但印章还在,家人或弟子利用真印章来造假,这类赝品被称作 “假画真印” 。印章本身也存在真伪问题,后人加盖假印章作伪,也屡见不鲜。要从印质、篆文、刻法、印色等方面去考察印的真伪。如果画家的作品较多,还可以与其别的作品中的钤印作比较。
在现代照相制版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印章作伪的辨别已经变得很困难,但仔细分辨,还是能够发现现代制版的伪印与真印章在钤印后的微妙差异的。如果鉴定者懂一些篆刻,对辨别真伪会大有裨益。仅仅根据本人印章辨别真伪,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结合其他鉴定要素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二) 他人的题跋
近现代中国画中的他人题跋,有同时代人题跋和后人题跋两种。有的全部是同时代人题跋,有的全部为后人题跋,或兼有之。题跋的类型有诗文跋、题标签等类型。同时代人题跋的内容,大都是说明该画的创作过程,并赞扬作者的画技。后人题跋诗文的内容,大都是证明该件作品为真迹,或赞扬作者,或夸耀收藏者,很少有人对作品的真伪提出怀疑。题标签,往往不写时代、作者,只用几个字点出书画的内容或名称。他人的题跋只是鉴定中的辅证之一。但也不能迷信名家的题跋,前文已述,鉴定家明知是假,碍于情面或收人钱财,指鹿为马,将赝品定为真迹之事也时有发生。
(三) 鉴藏印章
鉴藏印章也与他人题跋一样,是为了说明该件作品曾被他们鉴定或收藏过。鉴藏印章,也是鉴定中的辅证之一。近现代中国画只有百年历史,藏家最多不会超过三代,故近现代中国画上的鉴藏印章,要比至少经过百年以上流传的古画稀少得多。鉴藏印章仅仅是鉴定中的一个参考,近现代中国画作伪手段,也有加盖伪鉴藏印章的情况出现。加盖过名收藏家鉴藏印章的真迹,也不一定都是精品,不能迷信。
(四) 近现代中国画所用的纸、绢、绫
近现代中国画家用纸作画较多,用绢和绫就比古人要少得多,民国时期还有一小部分画家使用绢和绫,新中国成立后使用者很少。
1.纸
中国画所用的纸张,品种很多。从纸的性能上可分为: 熟纸、生纸、半熟纸; 从品种上可分为: 净皮单宣、净皮夹宣、净皮龟纹宣、净皮煮锤宣、夹江宣、雅纸、连史纸、皮纸、高丽纸等。另外,还有各种洒金、洒银纸。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制作工艺和不同的产地,产生了性能各异的纸张,近现代画家使用时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需要,选择不同性能的纸张。如: 傅抱石、徐悲鸿比较偏爱吃水性不太强的皮纸和高丽纸,但也用生宣纸,等等。
写意画和工笔画需要使用不同性能的纸张,写意一般选用生宣纸,工笔一般选用熟宣纸。但也有特例,齐白石定居北京后亲笔画的少量工笔草虫,多数用的是生宣纸或者是半生的宣纸。
2.绢、绫
绢与绫为真丝织物的两个品种。“绫绢”是绫与绢的合称,“花者为绫,素者为绢” 。我国上古已有真丝织物,在书画上的运用要比纸早得多,战国时代的帛画,就是画在丝织物上的,以后沿袭直到现代。
纸、绢、绫的新旧,也是鉴别近现代中国画的辅助依据之一。近现代国画所用纸、绢、绫的年头都不过百年,但多少也会出现一些自然氧化所形成的 “包浆” 。原旧 “包浆” 自然,作旧由于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处理(染色或洗刷等),往往显得做作,即所谓 “火气” ,看得多了,作旧一望便知。后人完全可以利用存世的旧纸绢作伪,所以纸、绢、绫在鉴定中的佐证作用十分有限。
上述鉴定近现代中国画四个方面中,近现代中国画的基本要素最为重要,其他方面,仅仅是鉴定中的辅证参考。另外,对书画的装裱也应有所了解。没有动过手的原装裱作品,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作为鉴定时的一种重要的佐证,但要分清楚原裱与老套子(俗称 “套棺材” )的区别。
总之,鉴定要以画作本身的基本要素为主要依据。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又以题款和绘画中的笔法为第一要素,其他要素次之。笔法最具画家的个性特点,也最难模仿到位,因此笔法是鉴定中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关键环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